手機賺不到錢,為什么不造車?
日期:2022-10-29 15:00:22 / 人氣:360
最近關于魅族的傳聞很多。
比如魅族儲備和招聘汽車相關領域的人才;魅族科技大樓換上“all in auto”新海報;魅族科技助理副總裁萬志強曝光了全新魅族旗艦店的兩種風格,展車全部曝光。
雖然吉利汽車高級副總裁楊學良明確回應稱,魅族只為車企提供服務,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切信息都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魅族正在嘗試進入汽車領域。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極限日報》表示,魅族參與汽車制造和華為差不多。也將其手機產品和應用的邊界拓寬到汽車領域,吸引更多用戶和車企購買產品和服務。
其實手機廠商參與造車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
早在2014年,蘋果就開始了造車計劃。但由于內部對造車路線的爭議等原因,該計劃暫時擱淺。但最近有消息稱,蘋果有很大概率在今年年底前重建蘋果汽車團隊。
小米是后來宣布造車的手機廠商。2021年3月30日,雷軍表示,“我愿意賭上我一生積累的所有成就和名聲,為小米汽車而戰。”
華為不造車就不用說了,但幾乎每輛車都有華為的影子。
為什么手機廠商如此熱衷于造車?張翔分析,手機廠商有語音識別、地圖、錢包等生態系統。,這也正是很多車企所需要的,并且能夠賦能的。此外,隨著智能手機行業持續低迷,手機公司也必須開拓新業務,以保護公司的股價和市值。
然而,并不是每個風口上的新能源汽車都能“飛”起來。遠在美國的賈躍亭繼續著他的造車夢,“下周回國”看似簡單,實則成了他難以完成的一面旗幟。
相比于其他手機廠商,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一的三星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造車,因為經過評估,造車投資巨大,而且沒有持續利潤來源的保證,也被網友稱為“世界是清醒的”。
不可否認,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的情況下,手機廠商迫切需要找到下一個增長點,而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自然備受關注。大浪淘沙,誰會笑到最后,不得而知。
01那些參與制造汽車的手機制造商
毫無疑問,在手機行業,華為是中國國產高端手機的“階級代表”,而在汽車行業,則是一些車企的靈魂。
在牽手華為之前,小康股份和Selis并不為大眾所熟知。2021年4月,由數百名華為技術人員改造、小康股份無條件配合的“華為定制版”SF5上市,全年銷售8000輛,2020年為800輛。
來源/AITO汽車官網極限日報截圖
接下來,M5被華為視為“親兒子”。從前期的策劃、設計、營銷到銷售,華為交出了首日365單,兩天過千的成績單。也正是因為華為的深度參與,一些車友將車后的“AITO M5”改成了“華為”。
華為在造車領域的小試牛刀,也讓更多車企向華為學習。據極限校報不完全統計,與華為合作的車企有13家,包括哪吒汽車、北汽、奧伊塔等。
據了解,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可分為三類:供應商模式、華為Inside模式(HI)和華為智選模式。
供應商模式是華為向汽車客戶提供智能零部件,涵蓋智能駕駛、智能駕駛艙等板塊;華為Inside Mode (HI)是指華為與車企共同定義、共同開發和使用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為智能選型模式是華為深度參與的模式,包括產品定義、整車設計、零部件供應、整車銷售等。
與華為“不造車”不同,小米高調進入造車領域。
雷軍親自擔任智能電動車業務CEO,初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據估計,未來10年將投資100億美元。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雷軍的PPT特別強調“小米集團2020年底現金余額1080億元”。
在小米工作多年的劉磊告訴《極限日報》,他們都很支持,小米造車是必須的,也是可以做的?!拔依斫庑∶资且患夷_踏實地的企業,所以我們這次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我們不會和別人合作,不會被資本綁架。而且第一輛車要在2024年生產,還有一個打磨的過程?!?br />
此外,劉磊還分享了幾個小細節,比如內部很難調到小米汽車部門,在這個部門必須很優秀,必須能滿足汽車部門的需求。此外,他注意到,當他只和汽車部門的同事談論小米汽車時,無論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會失去目光?!拔蚁嘈判∶啄茏龀龈袆尤诵牡睦蠈嵢说钠嚠a品,第一代小米汽車應該很不錯?!眲⒗谡f。
魅族、OPPO、vivo、黑莓也在參與造車的手機廠商之列。
通過提供vivo Jovi Incar版本,vivo已與80多個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系,為超過4000萬車主提供服務。日前,vivo還向國內第三大動力電池制造商中創航空投資1億美元。業內人士解釋,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也可能涉及儲能領域。
作為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第一的OPPO,不僅申請了OCAR商標,還布局了汽車專利。它還從Xpeng Motors和其他汽車公司聘請了技術專家來建立汽車部門。有業內專家表示,OPPO只等官方宣布造車。
02手機廠商變“無所事事”
為什么手機廠商都搶著造車?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手機市場的持續低迷是誘因之一。
近日,第三方研究機構科納仕公司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遭遇持續下滑,同比下降9%。IDC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在2016年達到峰值,隨后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22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1.7%,至1.34億部,或將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
由于擴張速度過快,魅族從2017年開始面臨嚴重的經營壓力,市場份額逐漸萎縮。IT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魅族手機市場份額僅為0.1%。在被吉利收購之前,魅族之所以轉型汽車行業,更多的是迫不得已。從魅族官方的表述來看,2022年魅族不會有新機發布。
據CINNO Research統計,9月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約為1960萬部,比8月下降4%,比8月下降18%。小米排名第五,同比下降36.3%,環比下降18.5%。Top5品牌環比降幅最大。
然而,智能手機市場的低迷似乎不會很快扭轉。行業分析師表示,到今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上半年,市場需求仍然沒有改善的跡象。
手機廠商都在積極自救。
今年7月,市場份額暴跌的魅族與吉利的湖北吉星時代聯姻。魅族需要強大的外援來支撐老對手,吉利也需要強大的外援來升級OTA和智能駕駛艙。
李書福曾表示,未來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將是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化關系。通過布局手機業務,將消費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可以實現超級協同。
在業內資深專家張順軍看來,由于消費電子波動周期,新能源政策發力,尤其是雙碳戰略下,小米、華為開啟了“造車”之旅。
其實反過來說,造車是小米必須要做的,因為“小米不做就會落后?!?br />
雷軍表示,從整個汽車行業和投融資領域的趨勢來看,市場已經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發展逆向的共識。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的不斷迭代,汽車行業離消費電子越來越近。
“如果有一天小米成為全球第一的消費電子公司,而不是做新能源汽車,那它就會成為一家傳統公司,有落后的風險?!崩总娬f。
接近華為的人士對《極限日報》表示,說到“造車”,華為不能算是手機廠商。華為只是利用ICT(信息通信技術)優勢賦能汽車廠商,幫助他們造好車。汽車作為主要的終端形式,是智能世界的一部分,未來的無人駕駛將基于移動通信網絡來支持和實現。
所以在他看來,華為介入這個領域是順勢而為?!爸劣谄渌謾C廠商為什么造車,我覺得可能和互聯網公司以前造手機的邏輯一樣?!?br />
黑莓的成功似乎是手機制造商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一個原因。
黑莓曾經是手機安全領域的代表,在智能手機領域已經銷聲匿跡很久了,但是他在汽車操作軟件的開發上卻大有作為。
來源/黑莓官網極限日報截圖
黑莓QNX軟件延續了安全基因,具有包容性,受到寶馬、本田、大眾等眾多車企的歡迎。在中國,哪吒S和小鵬P7也配備了QNX操作系統模塊。
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2.15億輛汽車安裝了黑莓QNX軟件,比2021年增加了2000萬輛。同時,黑莓QNX要實現的版稅收入從去年的4.9億美元增加到5.6億美元,增長了14%。
誰能笑到最后?
但是造車在未來是一門好生意嗎?很難說。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曉容對《極限日報》表示,手機廠商聯手造車是一種集體性的產業錯覺。在新能源汽車熱潮的鼓舞下,手機廠商誤以為可以延續制造手機的經驗,跨界進入造車領域。結果至今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
“很多手機廠商誤以為電動車就是手機。但實際上,蘋果這個世界上最強的手機,研發造車已經很多年了,遲遲沒有量產。國產手機廠商認為自己的優勢是軟件設計,但由于安卓操作系統的劣勢,無法打造出適合汽車的軟件系統。”張曉容說。
就連專注于造車的新勢力也日子不好過了。
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蔚來凈虧損25.57億元,同比增長369.6%,交付量2.51萬輛,即1輛車虧損10.2萬元。
Xpeng汽車凈虧損27.09億元,同比增長126.1%,Xpeng汽車交付3.44萬輛,即1輛車虧損7.87萬元。
李凈虧損6.41億元,同比上漲172.2%,李凈虧損2.87萬,即一輛車虧損2.23萬元。
股價方面,截至10月28日港股收盤,Xpeng Motors(09868.HK)收報26.00港元/股,年初至今下跌86.04%,總市值僅448.2億港元;蔚來(09866.HK)收報73.55港元/股,年初至今下跌54.03%,總市值僅1245億港元;理想(09866.HK)收報53.70港元/股,年初至今下跌56.23%,總市值僅1119億港元。
根據FEMA公布的“2022年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數據,前11名中,比亞迪占6席,特斯拉占2席,阿亞恩占2席,五菱洪光MINIEV。哪吒V引領造車新勢力,小鵬P7銷量4634輛,跌出30輛。
回到十年前,雷軍、羅永浩、、劉、賈躍亭等人在手機賽道上意氣風發,用新品牌手機趕走山寨機。
久而久之,雷軍手機上積累了幾千億現金,轉而造車;羅永浩當了好事推薦官,還清了上億外債,為粉絲寫了一本“真傳”。
張煌找到了吉利這顆大樹,并與吉星時代緊密合作。“魅族科技的未來會越來越好”;劉和他的一加手機,依然是中國智能手機道路上的領跑者之一;然而,巨額債務無法還清的賈躍亭還在用PPT造車。無論發布什么“好”消息,都成了人們閑暇時的談資。
如今手機廠商紛紛轉向造車賽道。誰能造好車,誰能笑到最后,還是未知數。
在張順軍看來,雖然手機廠商依靠技術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有先發優勢,但缺乏的是造車行業的沉淀和對消費者的洞察,不一定總能成功。
張順軍以華為的“造車”為例。華為在賦能賣家方面有所建樹,8月和9月連續賣出了1萬多輛,但這離不開華為強大的銷售優勢。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建立了超過56000家門店和專柜,其中體驗店超過5500家。
另一方面,華為合作的汽車廠商越來越多,如北汽極狐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除了M5,其他車型銷量也比較慘淡,尤其是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長安汽車共同打造的奧伊塔11,9月份訂單破2萬的時候保額才95,讓人浮想聯翩。
來源/小米官網極限日報截圖
雖然小米在扎扎實實的造車,但是從宣布之日起,已經過去了將近600天。從雷軍分享的信息來看,小米的項目原型已經基本完成,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已經超過500人,測試車140輛。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要到明年6-7月份才能拿到造車資格。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2021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評價小米造車時說,“50億對雷來說不算什么,1000億不算什么。關鍵是浪費你的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值多少錢?”
但在劉磊看來,小米去年之所以宣布要做小米汽車,是因為在資金、人才、架構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
對于日常關注的“手機廠商中,誰能造新能源汽車”的問題,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認為,資金雄厚、用戶多、品牌知名度高、投入大、創新性強的企業成功幾率較高。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