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輔助駕駛再迎大將,前一汽南京CTO陳光加入|獨家
日期:2025-05-30 14:49:17 / 人氣:65
一、人才加盟助力小米輔助駕駛發展
汽車從多個渠道獲悉,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陳光入職小米汽車,擔任輔助駕駛感知負責人,向小米輔助駕駛負責人葉航軍匯報。此前該職位由蔡銳擔任,他已轉到機器人相關部門。
陳光博士畢業于美國密蘇里大學電子計算機系,擁有豐富的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研發經驗,在人工智能頂級會議CVPR等發表過多篇論文。他曾在百度Apollo美國研發中心就職多年,擔任感知系統技術負責人。加入小米汽車前,他負責一汽紅旗第三代L4級全無人Robotaxi的研發工作。不過,一汽南京研究院近期傳出團隊解散傳聞。

目前小米汽車輔助駕駛團隊分為“端到端”算法與功能、技術預研兩個大組。陳光加入后主要推進“端到端”功能落地。
二、小米輔助駕駛技術路線與進展
(一)“端到端”方案推進
與基于規則的傳統方案不同,“端到端”方案將感知、預測、規劃控制等模塊整合為統一的深度學習模型,車企通常設置感知、規控兩個模型團隊。今年2月,小米正式向用戶全量推送基于300萬Clips訓練的“端到端”全場景輔助駕駛功能,后續還將推出基于1000萬Clips的版本。
(二)技術預研情況
在技術預研方面,小米預研當下火熱的VLA(視覺 - 語言 - 動作)模型,由雷軍從英國自動駕駛公司Wayve招募的原主任科學家陳龍負責。小米VLA研發啟動較早,目前進度可能與理想差不多。
三、小米輔助駕駛面臨的挑戰
(一)資源與經驗積累
作為2024年才正式發布首款車的造車新勢力,小米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才能趕上輔助駕駛行業平均水平。雖然小米輔助駕駛團隊規模已達1200人,且不斷吸納高端技術人才,如前圖森CTO王乃巖、Wayve原主任科學家陳龍等,但輔助駕駛量產的工程化挑戰與經驗積累難以壓縮。
從2023年至今,理想數次切換路線,調整部門組織架構,押注不同大模型部門才取得階段性成果。小米也在經歷類似路線切換,2024年6月推送基于規則的城市NOA方案,因應對復雜城市道路能力有限,去年9月成立“端到端”部門,今年2月推送該方案,但目前輔助駕駛水平距行業第一梯隊仍有差距,內部正加緊開發下一代輔助駕駛方案VLA,可能年內推出。
(二)輿論壓力
今年3月底,一輛開啟入門級輔助駕駛的小米SU7在安徽銅陵高速道路發生事故,車上三人去世,引發輿論軒然大波,小米陷入嚴重的輔助駕駛安全信任危機,雷軍稱這是“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四、新車發布與未來展望
在5月22日的新車亮相發布會上,雷軍試圖用輔助駕駛硬件全系標配來打消用戶的安全疑慮。小米YU7全系標配制程4nm、擁有700TOPS算力的英偉達Thor車載芯片,以及1個激光雷達、1個4D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以及12顆超聲波雷達。
然而,在迎來多名大將、新車配置拉滿后,小米輔助駕駛能否真正“超車”,還需要一份強有力的證明。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