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兩周年!共有836只產品上架,規模為何仍然有限?
日期:2024-12-16 21:18:36 / 人氣:148
"編輯:呂文琦 韓宇航 江怡曼
自2022年11月開閘以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已滿兩年。
兩年來,個人養老金試點成果豐碩,已吸引6000多萬人開通賬戶。產品亦不斷擴容,共有836只產品上架。其中包括66款儲蓄類產品、200款基金類產品、144款保險類產品以及26款理財類產品。
個人養老金保險和理財目前發展如何?為何規模上和養老儲蓄和基金仍有較大差異?
保險產品百花齊放
中國銀保信官網發布的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顯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目前在售有二十余家公司共55款產品,產品涵蓋了兩全險、萬能險、年金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
目前在售的個人養老金產品中,年金險產品占據超半壁江山。
養老年金保險從保險合同約定的年齡開始,可每年定期領取固定金額的養老金,且領取金額是寫進保險合同的。除了傳統年金險,不少年金險與分紅和萬能賬戶的結合,有助于提高產品的收益率。
北京聯合大學保險系講師楊澤云向界面新聞表示,個人養老金是每年享受稅收優惠,且每年有稅收優惠上限,所以,其保險費都是分期繳費的,且考慮到實際就業狀況以及可能的稅收優惠上限的可能變動,而允許繳費變動。萬能險的靈活性正好迎合了個人養老金的這一特性。
購買萬能險涉及三個成本:初始費用,即每筆錢進入這個賬戶的管理費,多數在1%;追加費用,即單獨追加錢進入這個賬戶的費用;支取費用:進入到萬能賬戶的錢,如果前五年領錢,需收取1%-3%的手續費。
因個人養老金屬于政策性業務,國家給予稅收支持,保險公司通過降低銷售費用等方式進行一定的讓利,目前多家公司均選擇暫時豁免初始費用。
誕生自2021年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目前在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中占據7席。
與一般的商業保險產品相比,專屬養老保險的繳費形式較為靈活,可以選擇一次性繳納、定期或不定期追加保費,方便投保人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決定。養老金的領取期為客戶60周歲之后,領取期不少于10年。
在保險的積累期,采取“保證+浮動”收益模式,產品設置了進取型、穩健型兩種收益模式。穩健型賬戶的保證利率大多在2%,進取型賬戶的保證利率大多在0%-1%。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3年15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穩健型賬戶年化結算利率在2.1%-4.15%之間,進取型賬戶年化結算利率在3%-4.25%之間。
國民養老保險的國民共同富裕產品以4.15%的穩健賬戶結算利率和4.25%的進取賬戶結算利率位列15款產品結算收益之首。
一般而言,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穩健型賬戶資金主要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適當配置權益類和流動性資產;進取型賬戶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會相對更重一些,對波動有較大容忍度,以取得更高收益。
多只養老金理財收益超4%
隨著第五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的公布 ,農銀理財、中銀理財、中郵理財三家公司各新增1只養老金理財產品,截至目前,由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達到26只。
26只理財產品中,除了第五批發行的3只產品,其余23只產品均發行于2023年。
從發行機構來看,這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來自6家銀行理財公司,分別是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中郵理財、建信理財以及貝萊德建信理財。從產品數量來看,其中工銀理財發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數量最多,達8只。中銀理財和農銀理財在完成第五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發行后,旗下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數量分別達到了6只和5只。
對比同為理財公司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投資性質更為多樣,期限更短,更具靈活性。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就有4只風險等級為R3(中級)的混合類理財產品。
從業績表現來看,上述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在今年均取得正收益。其中23只產品的今年以來收益率(年化)超過3%,5只產品的今年年化收益率超4%。更是有3只產品的今年年化收益率超過了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只高收益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全部來自農銀理財,分別是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1080天L、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720天L、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365天L,其中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1080天L的今年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了7.08%。
編輯發現,上述3只產品的近期行情有相似之處,均在9月底凈值大幅上漲。從3只產品的產品類型和資產投向來看,3只產品均非純固收產品,其中兩只為混合類,1只為固收+,均配置了權益類資產,得益于9月底權益市場的火熱行情,在今年收益率實現“狂飆”。
只有中銀理財的“中銀理財祿(5年)最短持有期L”今年年化收益率不足1%,在銀行理財發行的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業績墊底。
從成立以來的收益情況來看,有7只產品的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站上4%,其中4只來自農銀理財、2只來自中銀理財、1只來自建信理財。
為何規模有限?
盡管個人養老金理財和保險產品豐富多樣,收益上較為穩健,但從披露的各項數據中看,銷售規模均有限。
根據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截至2024年年中,23只(未包含第五批產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累計銷售規模超47億元。
對于目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發售數量較少的原因,普益標準研究員分析指出了三方面原因:一是目前養老金理財產品都是開放式產品,投資者可以在開放期內進行購買和贖回,仍能夠滿足客戶的養老配置需求。二是一些養老金產品已籌備到位,但需要經過監管審批的程序,還在等待監管部門的最終批復。三是目前社會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該類產品尚未被居民廣泛接受,由于市場需求相對不足,金融機構在開展相應的產品設計和推廣方面也會受到影響。
截至2023年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養老準備金規模超過106億元,保單件數約74萬件。與之相比,僅在四家養老險公司試點的商業養老金,銷售規模已超400億元。
究其原因,某養老險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在設計之初秉持普惠性原則,最大讓利給客戶。但這也導致了產品的費用空間有限,“保險產品設計復雜,客戶了解有限,所以可以說‘保險產品是賣出去’的,銷售渠道主推哪款產品,客戶買哪款產品。在低渠道費用下,銷售人員推廣的動力不足?!?br /> 除了費用,消費者的投資偏好和產品期限設計的巨大差異也成為攔路虎。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向界面新聞表示,相比長期回報與資金的時間價值,人們往往更注重短期回報,這扭曲了對風險的感知。消費者往往低估自己面臨的長壽風險,且對保險產品的長期收益率感知偏低。因此,社會各界需通力合作,提升對消費者金融素養和財務穩健性方面的教育,對消費者的長壽風險教育越到位,越有利于保險業拓展巨大的養老保險市場。"

自2022年11月開閘以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已滿兩年。
兩年來,個人養老金試點成果豐碩,已吸引6000多萬人開通賬戶。產品亦不斷擴容,共有836只產品上架。其中包括66款儲蓄類產品、200款基金類產品、144款保險類產品以及26款理財類產品。
個人養老金保險和理財目前發展如何?為何規模上和養老儲蓄和基金仍有較大差異?
保險產品百花齊放
中國銀保信官網發布的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顯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目前在售有二十余家公司共55款產品,產品涵蓋了兩全險、萬能險、年金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
目前在售的個人養老金產品中,年金險產品占據超半壁江山。
養老年金保險從保險合同約定的年齡開始,可每年定期領取固定金額的養老金,且領取金額是寫進保險合同的。除了傳統年金險,不少年金險與分紅和萬能賬戶的結合,有助于提高產品的收益率。
北京聯合大學保險系講師楊澤云向界面新聞表示,個人養老金是每年享受稅收優惠,且每年有稅收優惠上限,所以,其保險費都是分期繳費的,且考慮到實際就業狀況以及可能的稅收優惠上限的可能變動,而允許繳費變動。萬能險的靈活性正好迎合了個人養老金的這一特性。
購買萬能險涉及三個成本:初始費用,即每筆錢進入這個賬戶的管理費,多數在1%;追加費用,即單獨追加錢進入這個賬戶的費用;支取費用:進入到萬能賬戶的錢,如果前五年領錢,需收取1%-3%的手續費。
因個人養老金屬于政策性業務,國家給予稅收支持,保險公司通過降低銷售費用等方式進行一定的讓利,目前多家公司均選擇暫時豁免初始費用。
誕生自2021年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目前在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中占據7席。
與一般的商業保險產品相比,專屬養老保險的繳費形式較為靈活,可以選擇一次性繳納、定期或不定期追加保費,方便投保人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決定。養老金的領取期為客戶60周歲之后,領取期不少于10年。
在保險的積累期,采取“保證+浮動”收益模式,產品設置了進取型、穩健型兩種收益模式。穩健型賬戶的保證利率大多在2%,進取型賬戶的保證利率大多在0%-1%。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3年15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穩健型賬戶年化結算利率在2.1%-4.15%之間,進取型賬戶年化結算利率在3%-4.25%之間。
國民養老保險的國民共同富裕產品以4.15%的穩健賬戶結算利率和4.25%的進取賬戶結算利率位列15款產品結算收益之首。
一般而言,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穩健型賬戶資金主要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適當配置權益類和流動性資產;進取型賬戶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會相對更重一些,對波動有較大容忍度,以取得更高收益。
多只養老金理財收益超4%
隨著第五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的公布 ,農銀理財、中銀理財、中郵理財三家公司各新增1只養老金理財產品,截至目前,由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達到26只。
26只理財產品中,除了第五批發行的3只產品,其余23只產品均發行于2023年。
從發行機構來看,這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來自6家銀行理財公司,分別是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中郵理財、建信理財以及貝萊德建信理財。從產品數量來看,其中工銀理財發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數量最多,達8只。中銀理財和農銀理財在完成第五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發行后,旗下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數量分別達到了6只和5只。
對比同為理財公司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投資性質更為多樣,期限更短,更具靈活性。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就有4只風險等級為R3(中級)的混合類理財產品。
從業績表現來看,上述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在今年均取得正收益。其中23只產品的今年以來收益率(年化)超過3%,5只產品的今年年化收益率超4%。更是有3只產品的今年年化收益率超過了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只高收益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全部來自農銀理財,分別是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1080天L、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720天L、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365天L,其中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1080天L的今年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了7.08%。
編輯發現,上述3只產品的近期行情有相似之處,均在9月底凈值大幅上漲。從3只產品的產品類型和資產投向來看,3只產品均非純固收產品,其中兩只為混合類,1只為固收+,均配置了權益類資產,得益于9月底權益市場的火熱行情,在今年收益率實現“狂飆”。
只有中銀理財的“中銀理財祿(5年)最短持有期L”今年年化收益率不足1%,在銀行理財發行的26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業績墊底。
從成立以來的收益情況來看,有7只產品的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站上4%,其中4只來自農銀理財、2只來自中銀理財、1只來自建信理財。
為何規模有限?
盡管個人養老金理財和保險產品豐富多樣,收益上較為穩健,但從披露的各項數據中看,銷售規模均有限。
根據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截至2024年年中,23只(未包含第五批產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累計銷售規模超47億元。
對于目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發售數量較少的原因,普益標準研究員分析指出了三方面原因:一是目前養老金理財產品都是開放式產品,投資者可以在開放期內進行購買和贖回,仍能夠滿足客戶的養老配置需求。二是一些養老金產品已籌備到位,但需要經過監管審批的程序,還在等待監管部門的最終批復。三是目前社會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該類產品尚未被居民廣泛接受,由于市場需求相對不足,金融機構在開展相應的產品設計和推廣方面也會受到影響。
截至2023年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養老準備金規模超過106億元,保單件數約74萬件。與之相比,僅在四家養老險公司試點的商業養老金,銷售規模已超400億元。
究其原因,某養老險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在設計之初秉持普惠性原則,最大讓利給客戶。但這也導致了產品的費用空間有限,“保險產品設計復雜,客戶了解有限,所以可以說‘保險產品是賣出去’的,銷售渠道主推哪款產品,客戶買哪款產品。在低渠道費用下,銷售人員推廣的動力不足?!?br /> 除了費用,消費者的投資偏好和產品期限設計的巨大差異也成為攔路虎。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向界面新聞表示,相比長期回報與資金的時間價值,人們往往更注重短期回報,這扭曲了對風險的感知。消費者往往低估自己面臨的長壽風險,且對保險產品的長期收益率感知偏低。因此,社會各界需通力合作,提升對消費者金融素養和財務穩健性方面的教育,對消費者的長壽風險教育越到位,越有利于保險業拓展巨大的養老保險市場。"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