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次舉牌,險資狂買:低利率時代的權益資產增配潮
日期:2025-07-29 12:09:07 / 人氣:72

隨著上證指數突破 3600 點,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動作愈發引人關注。2025 年以來,保險公司觸發舉牌的投資事件已達 21 次,超過去年全年總量,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中郵保險等多家險企紛紛出手。中國人壽集團上半年公開市場權益投資凈買入超 900 億元的規模,更是彰顯了險資加倉權益市場的決心。這場延續自 2023 年的舉牌熱潮,背后是保險資金在低利率環境下的戰略調整,也是長期資金屬性與資本市場估值修復的共振結果。
一、舉牌熱潮:規模與結構的雙重突破
2025 年的險資舉牌呈現出數量多、規模大、覆蓋廣的鮮明特點。7 月 22 日中郵保險舉牌綠色動力環保 H 股,使其 H 股持股比例達到 5.07%;此前信泰人壽、利安人壽也相繼披露舉牌信息,分別將華菱鋼鐵、江南水務的持股比例推升至 5% 以上。據統計,年初至今的 21 次舉牌事件中,平安人壽、新華人壽、瑞眾人壽等頭部險企與長城人壽、陽光人壽等中小型公司均有參與,形成全行業性的投資動作。
港股市場成為舉牌新陣地。與以往側重 A 股不同,此輪舉牌中 H 股標的占比顯著提升。中郵保險舉牌綠色動力環保 H 股,平安人壽持續增持工商銀行 H 股至流通股近半比例,泰康人壽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峰岹科技 H 股 IPO 并觸發舉牌。這種跨市場布局既體現了險資對港股低估值紅利的把握,也反映出其全球資產配置能力的提升。
IPO 戰略配售成為重要渠道。在年內最大 IPO 華電新能的股東名單中,中國人壽通過戰略配售增持 3.01 億股,持股比例升至 2.68%;平安人壽也躋身股東行列。這類投資不僅鎖定了優質標的,更借助新股上市后的良好表現獲得收益 —— 華電新能上市首日暴漲 125.79%,截至 7 月 22 日累計漲幅達 40.55%,為險資帶來可觀浮盈。
資金規模創下新高。中國人壽集團上半年權益投資凈買入超 900 億元的規模,遠超市場預期。從單個公司看,中郵保險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達 1007.75 億元,占總資產比例 17.08%;信泰人壽權益資產 565.78 億元,占比 19.07%,均處于監管規定的上限附近。這種大規模增倉態勢,與 2023 年以來的市場調整形成鮮明對比,顯示險資對當前市場估值的認可。
二、驅動邏輯: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布局
險資舉牌熱潮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不同于 2015 年萬能險驅動的資產負債型舉牌,也有別于 2020 年行情推動的順勢加倉,此輪舉牌是險資在低利率常態化背景下的戰略選擇,具有更強的主動性和可持續性。
低利率環境倒逼收益模式轉型。在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傳統固收資產收益率不斷走低,難以滿足保險資金的收益要求。華泰證券數據顯示,2024 年以來險資舉牌股平均股息率達 4.6%,為歷次舉牌潮最高水平。銀行、公用事業、醫藥生物等被舉牌行業的高股息特性,成為險資對抗利差損風險的重要工具。中央財經大學陳輝指出:“高股息標的能提供穩定現金流,與保險負債的長期屬性高度匹配。”
資產負債久期匹配需求迫切。瑞士再保險測算顯示,中國壽險負債平均久期超 12 年,而資產久期僅約 6 年,存在近 6 年的久期缺口。這種錯配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風險加劇,促使險資加大長期股權投資力度。通過舉牌獲得穩定股權收益,既能拉長資產久期,又能通過分紅實現跨周期收益平滑,成為改善資產負債管理的關鍵舉措。
會計準則調整影響投資行為。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更多權益資產被歸入 FVTPL 類別,其公允價值波動直接影響當期利潤。為熨平報表波動,險資傾向于增加 FVOCI 類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 —— 舉牌后以權益法計量的股權資產,賬面價值更為穩定,分紅收益也能穩定貢獻利潤。這種會計處理上的考量,推動險資從交易性投資轉向戰略性持股。
監管政策鼓勵長期投資。財政部最新通知引入五年周期考核指標,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權重向長期傾斜。這種政策導向與保險資金的長期屬性高度契合,激勵險資更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治理,通過長期持有分享企業成長收益。中國人壽等頭部公司的大規模增持,正是對監管導向的積極響應。
三、標的選擇:高股息與戰略協同并重
險資舉牌的標的選擇邏輯清晰,既注重短期收益確定性,也著眼長期戰略價值,形成了 “高股息打底、戰略協同增效” 的投資組合。
高股息藍籌成為核心配置。銀行、公用事業等行業因穩定的現金流和分紅政策,成為險資舉牌的重點領域。平安人壽重倉工商銀行 H 股,看中的正是其 4% 以上的穩定股息率;中郵保險舉牌的綠色動力環保、利安人壽增持的江南水務,均屬于公用事業板塊,具有抗周期、分紅穩定的特點。這類標的能為險資提供 “類債券” 的穩定收益,同時具備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間。
戰略新興產業布局加速。在傳統藍籌之外,險資也開始關注高成長領域的長期價值。泰康人壽參與峰岹科技 H 股 IPO,看中其電機驅動芯片龍頭地位;中國人壽戰略配售華電新能,布局新能源發電領域。這些投資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也能通過長期持有分享新興產業增長紅利,與險資的長期資金屬性形成匹配。
產融協同成為新趨勢。部分險企舉牌開始圍繞主業進行戰略布局,在醫藥、健康、養老等領域構建生態閉環。雖然此類舉牌在當前占比不高,但已顯現出明確趨勢 —— 通過股權投資加深與醫療健康機構的合作,既能獲得投資收益,又能為保險主業提供服務支持,實現產融協同發展。
四、市場影響:長期資金重塑市場生態
險資的大規模舉牌和權益增持,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力量,正在對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推動市場風格向價值投資回歸。
穩定市場的 “壓艙石” 作用凸顯。險資作為長期資金,其逆周期布局特征明顯 —— 在市場調整期持續增持,在行情回暖時保持定力,這種投資行為有助于平滑市場波動。中國人壽上半年 900 億元凈買入,恰逢 A 股震蕩上行期,為市場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撐,也彰顯了機構投資者對市場長期價值的認可。
改善上市公司股東結構。險資舉牌后通常積極參與公司治理,推動上市公司完善分紅政策,提升股東回報水平。平安人壽對工商銀行 H 股的長期持有和深度參與,不僅獲得穩定分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的資本配置和分紅決策,形成投資者與企業的良性互動。
引導市場關注長期價值。險資的投資周期跨越經濟周期,其標的選擇邏輯和持有策略向市場傳遞了清晰信號:重視企業基本面和長期盈利能力。這種價值投資導向有助于改善 A 股市場的短期投機氛圍,推動市場定價機制向價值回歸,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長期動力。
結語:長期主義下的投資新范式
2025 年險資的舉牌熱潮,標志著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角色正在從被動投資者向主動戰略投資者轉變。在低利率常態化、監管鼓勵長期投資、資產負債匹配壓力加大的多重背景下,險資增配權益資產不僅是應對短期收益壓力的選擇,更是構建長期可持續投資模式的必然。
從 21 次舉牌的標的特征看,高股息、低估值、強穩定的企業成為主流選擇,反映出險資風險偏好與收益目標的平衡;從投資邏輯看,從單純追求收益向兼顧資產負債管理、會計處理、戰略協同轉變,顯示投資決策的多維化和精細化。這種轉變既有利于險資自身穿越周期實現穩健收益,也將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長期資金,優化市場生態。
隨著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參與度不斷加深,其 “長期資金” 和 “責任投資” 的屬性將進一步凸顯。在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險資也將通過深度參與資本市場,實現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最終形成保險與資本市場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對于投資者而言,險資舉牌標的的選擇邏輯,也為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參考 —— 在波動的市場中,那些兼具穩定收益和長期成長潛力的企業,終將獲得資本的青睞。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