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一名本科生以獨立作品形式在高水平SCI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日期:2022-11-10 22:07:48 / 人氣:395
據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微信官方賬號11月9日消息,近日,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18級本科生王華撰寫的綜述文章《Pyrosis在小兒癌癥中的新興作用:從機制到治療》在國際知名期刊《血液與腫瘤學雜志》(中國科學院JCR I,IF: 23.168)上在線發表。王華,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優秀醫生班),本文第一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骨科、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療重點實驗室李志宏教授、涂超副研究員為本文合著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為唯一交流單位。

細胞凋亡是腫瘤耐藥的重要機制之一,對腫瘤細胞非凋亡調節性細胞死亡的研究一直是腫瘤治療的重點。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細胞燒焦在治療兒童腫瘤如骨肉瘤中具有重要意義。適度的細胞凋亡可以調節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然而,過度或不受控制的細胞燒焦可能導致組織損傷、炎癥,甚至細胞因子風暴,從而促進腫瘤進展或復發。
本文詳細闡述了兒童腫瘤細胞焦燒的分子機制、與其他不同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內在聯系,以及通過細胞焦燒抑制兒童腫瘤的幾種可能策略。
并討論了現有研究的局限性、挑戰和未來展望,為進一步研究細胞燒焦在兒童腫瘤發展和治療耐藥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中南大學醫學本科生課外研究和培訓項目的支持下,王華大三加入了湖南省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療重點實驗室。在李志宏教授團隊的指導下,進行了近一年的文獻研究、圖表設計和論文撰寫。該論文是湘雅醫學院2018級臨床醫學本科生作為獨立作品發表的SCI論文中影響因子最高的一篇。這項工作也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南大學本科生創新創業培養計劃的支持,積極響應教育部“六優一拔尖”計劃中的優秀博士教育培養計劃。
據悉,李志宏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綜合診治、骨腫瘤癌基因和細胞因子的發病機制、腫瘤耐藥分子機制的探索和個體化腫瘤模型的研發等團隊緊密結合臨床和基礎研究,闡明骨腫瘤治療耐藥的分子機制,推動骨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發展。
《血液學與腫瘤學雜志》是美國華人血液學腫瘤學網絡(CAHON)的期刊,主要涵蓋血液學和實體瘤各個領域的高質量研究。該刊2022年影響因子為23.168,是中國科學院第一區域的國際權威期刊。
據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網站介紹,湘雅醫學院是一所久負盛名的老學校。創建于1914年,是中國第一所中外聯合醫學院。湘雅醫學院以其高超的教學、科研和醫療水平備受贊譽,曾享有“南湘雅、北協和醫學院”的美譽。學院設有14個本科專業和6個學院,包括湘雅醫院、湘雅二院、湘雅三院、湘雅口腔醫院4所直屬附屬醫院。目前一級學科有8個博士點、9個碩士點和7個授權學位點。目前在校學生1萬余人,教職工近萬人,其中兩院院士3人。建院以來,為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了數萬名醫學人才,其中兩院院士12人。湘雅醫學院于2012年被教育部和衛生部批準實施“卓越醫師教育培養計劃工程”首批試點高校。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