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代理公司角色變遷:in - house 浪潮下的競合關系
日期:2025-09-09 14:41:11 / 人氣:42
一、in - house 浪潮興起,品牌與代理關系生變
-
品牌內化代理業務案例
- T - Mobile:8月底,電信運營商T - Mobile將電通的大部分創意代理職責轉移到公司內部,此前在2023年1月才把創意代理業務交給電通,且每年廣告投放超1億美元。這一調整與電通自身經營困境有關,其第二財季錄得約5.4億美元經營損失,美國與歐洲國際業務出現大額商譽減記,還宣布裁撤約8%崗位。
- 其他品牌:卡夫亨氏旗下的in - house創意機構The Kitchen從2020年起快速發展,到2025年負責公司90%品牌的70%媒體創意,還將擴招40個崗位;聯合利華啟動新的AI設計工作室計劃,到2026年將在全球設立21家由人工智能輔助的圖形設計工作室;樂高旗下in - house創意機構Our LEGO Agency成立新業務單元,向“創意商務生態”方向延伸;還有大型飲料品牌將媒體策略等收回內部,成立數據與Martech中臺。
- 行業趨勢數據:根據行業研究機構AdvertiserPerceptions的數據,品牌直接掌控的廣告預算比例從2019年的9.7%增長至2024年一季度的28.6%,流向大型廣告集團和獨立代理機構的預算份額逐年下滑。世界廣告主聯合會WFA透露,約66%的品牌已有in - house廣告代理系統,21%正在規劃中,in - house正從趨勢轉向常態化布局。
二、品牌in - house發展歷程的三個階段
- 成本導向階段(2008以前):品牌以削減代理成本為目的,自建制作型團隊,聚焦低價高效交付,如1899年聯合利華設立Lever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Services(Lintas),為自家產品服務,后逐漸公司化和市場化,演變成Lowe(靈獅廣告),再并入IPG。
- 敏捷響應階段(2008–2015):社交媒體推動內容高頻化,in - house成為品牌應對日更節奏的敏捷執行單元。2007 - 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跨國公司營銷預算驟減,開始反思外包代理必要性,出現大規模“in - house agency”潮流,如紅牛2007年打造Red Bull Media House。2010年代中期,社交媒體和移動端廣告爆發,傳統4A的campaign周期難以匹配平臺高頻更新需求,聯合利華2016年成立U - Studio,減少全球合作代理商數量。
- 增長中臺階段(2016至今):in - house深度嵌入數據、內容、電商等鏈路,成為企業增長中臺與核心能力的一部分。隨著數據能力與MarTech工具的普及,百威英博的draftLine、Verizon的140/CMG等in - house機構不再只是執行層面,而是與CRM、數據分析等能力整合,強調內容、技術與轉化的協同閉環。
三、推動in - house趨勢的核心因素
- 外部經驗貶值:數字化使行業know - how沉淀成可復制的SOP,數據驅動讓經驗公式化,代理商的經驗不再不可替代,品牌內部的數據、用戶洞察、運營鏈路成為更有價值的知識資產。
- 代理商角色轉變:代理公司常停留在“產出創意”層面,至多對傳播效果KPI負責,而品牌更傾向于將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執行交給響應更快、流程更輕的外部協作伙伴。代理商從“共創的戰略伙伴”滑落為“可被替代的供應商”,服務被拆得功能化和模塊化,創意的戰略性淡出。
- in - house優勢凸顯:對品牌來說,in - house意味著更快的響應、更高的掌控權,內部機構從“廣告部門”變成企業的戰略增長引擎;對代理來說,需要重新定義價值,帶來跨行業洞察、挑戰品牌內部路徑依賴、打磨“大創意”。
四、in - house與外部代理并非零和游戲
- 蘋果案例:蘋果一方面擁有強大的內部Marcom團隊,另一方面早在2006年為自身需求定制了長期合作的外部代理TBWA\Media Arts Lab(MAL)。MAL由喬布斯與傳奇創意人Lee Clow合作設立,幾乎二十年過去,仍是蘋果創意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MAL是蘋果的“內部的局外人”,既獨立又被要求忠誠于蘋果品牌戰略使命,與蘋果內部團隊形成良性競爭,提供外部視角與跨文化創意實驗。
- 競合關系本質:in - house與代理的關系不是“此消彼長”,in - house真正的競爭優勢在信任機制與信息前置,內部團隊保障效率與一致性,外部伙伴帶來靈感與突破,兩者并行構成高水準的廣告合作。
五、品牌營銷能力的再分配與演進邏輯
- 營銷能力再分配:in - house趨勢不是“誰取代誰”,而是品牌營銷能力的再分配,企業在根據不同鏈路的重要性、節奏與敏感度,重新決定哪些能力掌握在內部,哪些交由外部協作。
- 品牌實踐多樣:部分品牌選擇保留核心內容產能在內部,配合外部代理公司做策略與大創意;也有品牌組建內容中臺,借助AIGC和模板工具實現快速輸出;還有品牌成立獨立公司型的in - house,建立創意—媒介—數據的閉環。
- 深層演進邏輯:當下品牌面對節奏快、觸點碎片化的傳播環境,需要能與自身組織節奏高度協同的共振型伙伴,無論是in - house團隊還是外部合作,都要具備敏捷響應與快速迭代能力,關鍵是體系能支撐業務實時決策與傳播節奏,嵌入品牌戰略節奏,才具備成為真正增長伙伴的可能。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