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資接盤,中國文旅資產背后的機遇與隱憂
日期:2025-10-09 08:56:07 / 人氣:39

“中國迪士尼”夢碎: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的興衰
曾經,打造如迪士尼般極具影響力的主題樂園,是中國不少企業的夢想,然而現實卻一次次將夢想擊碎。近期,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被韓國資本全資收購,這一事件猶如一顆石子,在文旅行業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時間回溯到2009年,華誼兄弟順利登陸創業板,手握多部馮小剛的經典電影,頭頂“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的光環,一時風頭無兩。創始人王忠軍定下了“去電影化”的宏偉策略,決心開拓實景娛樂板塊,而主題樂園則被視為豐富營收渠道的關鍵一環。華誼兄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王忠磊也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未來4到5年內,要在20個城市落地實景娛樂項目,即華誼兄弟電影世界,預計這些項目每年能為公司貢獻180億美元的收入。
在這樣的戰略布局下,華誼兄弟行動迅速。2011年,他們在蘇州拿下地塊,籌備開發電影主題樂園項目,并成立了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2015年,總投資高達35億元的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華誼兄弟罕見的自主運營重資產項目。為了實現“靠IP賺錢”的目標,華誼兄弟將自己旗下當時大熱的電影IP,如《非誠勿擾》《集結號》《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等,都融入到了蘇州主題樂園之中,在690畝的土地上劃分出了7個電影主題。
2018年,經過7年規劃開發的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終于正式開業,華誼兄弟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電影主題樂園。為了撐起場面,華誼兄弟還將電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全球首映禮定在了這里。然而,現實卻給了華誼兄弟沉重的一擊,這個承載著眾多期望的主題樂園,開業后便陷入了虧損的困境。財報數據顯示,2018 - 2020年,運營該項目的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分別虧損1.34億元、1.62億元和0.93億元。2021年,華誼兄弟選擇出售項目公司14.29%的股權,此后便不再披露該項目的經營情況。到了2024年,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登上了拍賣公告欄,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徹底宣告失敗。
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策略不僅讓這個主題樂園夢碎,也導致公司整體業績下滑。從2018年開始,華誼兄弟主業與“副業”都表現不佳,至2024年累計凈虧損達到82億元。
IP短板:國內文旅行業的通病
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的失敗,表面上看是經營不善,但深入分析,IP短板是關鍵因素。華誼兄弟在策劃主題樂園時,雖然納入了幾個大熱電影IP,但這些IP的熱度和知名度與漫威的“超級英雄聯盟”和迪士尼的“米老鼠”等相比,相差甚遠,而且同一電影IP續集的票房都無法得到保障。例如,《非誠勿擾》系列曾是馮小剛式喜劇的代表作品,2008年首部以2.6億元票房奪得年度冠軍,2010年續作也以4.7億元票房沖至年度第三,但2024年元旦檔的《非誠勿擾3》卻遭遇了熱度、口碑的全面潰敗,最終票房僅1.02億元,豆瓣評分僅有5.4分,與前作的輝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外,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所依托的電影題材多為愛情、戰爭、玄幻等,主要面向成年人,不像迪士尼的主題樂園那樣“老少通吃”,適合親子游。實際上,IP短板是國內文旅行業的通病。很多企業,包括華誼兄弟這樣在文化產業有一定優勢的巨頭,在經濟上行周期積累了資金后,寄希望于在文旅行業復制房地產行業的邏輯,將巨額投資用于硬件建設,卻在內容孵化、精細化運營和長期品牌塑造上投入不足。
韓資收購與改造:困境中的轉機
對于陷入困境的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來說,被韓國私募基金巨頭MBK Partners旗下的海合安文旅收購,或許是一個轉機。MBK向來樂于進行“困境投資”,即折價買入陷入困境但有價值的資產,通過未來資產的盈利來獲利。此前在2009年,MBK曾與高盛聯合投資連年虧損的大阪環球影城,持有到2015年時,大阪環球影城的客流量超越了當時的東京迪士尼海洋公園,成為世界第四大主題樂園,MBK也在長持八年后以約20倍市盈率順利退出。
在收購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后,MBK的運營改造思路清晰。一方面,引入奶龍IP,打造一個適宜親子游的園區;另一方面,進行本土化改造,如以蘇州文化為依托打造《狀元歸來》,嘗試夜游經濟等,致力于打造一個“差異化”的主題樂園。從試運營期的效果來看,MBK的做法初見成效。2025年暑期試運營期間,蘇州陽澄半島樂園接待客流達到35萬人次,單日最高接待量達2萬人,收入同比增長68%。
外資抄底中國文旅資產:政策、邏輯與趨勢
過去,境外資本整合中國文旅項目的案例十分罕見,但近幾年,風向逐漸發生了變化。政策條件的放寬是一個重要因素。自2021年起,國內調整了娛樂場所營業的審批條件,允許外國投資者依法在中國設立娛樂場所,取消外商投資比例限制。今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通知,明確“取消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及其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不得用于購買非自用住宅性質房產的限制”,意味著外資可以使用外匯資金參與非自用住宅投資,非自用住宅房產包括酒店、商鋪、寫字樓等資產。這些政策被視為國家鼓勵外資投資中國商業地產的信號。
確實,越來越多的外資開始關注國內的酒旅資產。去年年初,新加坡金鷹集團收購了位于上海外灘的上海萬達瑞華酒店;今年7月,全球資產管理巨頭施羅德資本與浙江西子國際聯手設立30億元地產基金,專注長三角核心城市優質寫字樓及消費類基礎設施。
外資并非純粹的接盤俠,它們行事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商業邏輯。以MBK為例,它在投資時會進行選擇,辨別哪些資產是能夠在未來實現盈利的優質資產,尤其是對于主題樂園這類投資周期長的項目。在華誼兄弟遍布全國的數個電影世界里,MBK只挑選了蘇州一個;海昌海洋公園旗下11個海洋文化主題文旅項目,MBK只要了其中4個以及鄭州超半數的股權。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會進入投資范疇,關鍵在于其區位優勢,它位于陽澄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核心區,能夠承接來自上海的客流,也能輻射周邊經濟活躍的新一線城市。長三角地區因其交通便捷、消費市場旺盛和高凈值人群集中,成為外資最青睞的投資區域,也是中國主題樂園最密集的區域。
外資紛紛抄底中國文旅資產,本質上是對中國文旅市場充滿信心。隨著資金的重新涌入,那些曾經“失敗”的資產有望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有價值的資產。而華誼兄弟等曾經的企業,則成為了中國文旅狂熱年代的一個小小注腳,未來,中國文旅行業需要在反思中前行,提升項目的運營和盈利能力。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