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億美元巨頭 Scale AI:深陷信任危機,遭遇對手圍剿
日期:2025-09-09 14:39:58 / 人氣:123
當地時間 9 月 3 日,數據標注領域的巨頭 Scale AI 突然采取法律行動,將前客戶關系管理負責人 Eugene Ling 及其新東家 —— 估值已達 20 億美元的 AI 初創公司 Mercor 一同告上法庭。Scale AI 在起訴書中明確指控,Ling 在離職過程中不僅非法竊取了上百份公司機密文件,更試圖拉攏 Scale AI 最重要的客戶轉投 Mercor。這起看似普通的商業糾紛,實則揭開了 Scale AI 在獲得 Meta 巨額投資后,陷入核心客戶流失、競爭對手圍追堵截的困局。一場由信任崩塌引發的行業洗牌,正悄然拉開序幕。
一、離職風波:一場蓄謀已久的 “背叛”?
訴訟文件所披露的細節,將這場離職事件描繪成了一場充滿利益算計的 “有預謀行動”。對于 Eugene Ling 而言,Mercor 給出的誘惑難以抗拒:只要能為 Mercor 帶來超過 500 萬美元的毛利潤,他就能獲得從引入客戶項目中產生毛利潤的 20% 作為提成。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Scale AI 指控 Ling 在尚未正式離職時,就已經開始利用自己負責核心客戶關系的職務便利,為 Mercor “鋪路”。
據指控,Ling 曾向其負責對接的重要客戶(在訴訟文件中被代號為 “客戶 A”)主動推介 Mercor 的業務,并通過郵件等方式試圖直接 “挖角”。Scale AI 強調,“客戶 A” 的合作對 Mercor 而言價值數百萬美元,而 Mercor 之所以高價聘用 Ling,正是看中了他與這一核心客戶之間的緊密聯系。
更讓 Scale AI 憤怒的是,Ling 在離職前后的一系列行為充滿了可疑之處。2025 年 6 月至 7 月離職前的幾周內,Ling 一邊積極尋找外部工作機會,頻繁與包括 Mercor 在內的競爭對手接觸,一邊開始瘋狂下載公司內部資料。尤其關鍵的是,在與 Mercor 的 CEO 會面之后,他下載機密文件的頻率顯著增加。Scale AI 稱,Ling 非法獲取了超過 100 份機密文件,涵蓋敏感的客戶信息、核心業務運營策略以及項目工作成果等,并將這些文件全部轉移到了自己的個人云盤中。此外,他還專門創建了與 Scale AI 工作內容高度相關的文件夾,顯然是在為轉移業務做準備。
面對 Scale AI 的指控,Mercor 和 Ling 卻有不同的說辭。9 月 4 日,Ling 在 LinkedIn 上發聲,稱自己從 Scale AI 離職加入 Mercor 后,理解前團隊的不滿并表示歉意。對于竊取機密的指控,他承認個人谷歌云盤中確實存有舊文件,但堅稱并無 “惡意”,且在 Mercor 工作期間從未使用過這些文檔。他還透露,當 Scale AI 聯系他時,他曾詢問是否可以刪除文件,卻被要求 “暫時不要動”,目前一直在等待進一步指示。
Mercor 方面也迅速與事件劃清界限。其聯合創始人蘇里亞?米德哈(Surya Midha)發表聲明,堅決否認公司使用過任何 Scale AI 的商業機密。他承認 Ling 個人云盤中有舊文件,但強調 Mercor 從未訪問或使用,且已對此事展開調查。米德哈還提到,Mercor 雖然聘用了不少前 Scale AI 員工,但刻意采用不同的業務模式,對 Scale AI 的商業秘密毫無興趣。同時,他表示六天前已聯系 Scale AI,提出讓 Ling 刪除文件等解決方案,目前仍在等待回復。
Scale AI 傳播副總裁 Tom Channick 則在 X 平臺態度強硬地回應:“Mercor 數周來一直拖延實質性溝通,起初否認竊取行為,還拒絕調離該員工。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通過非法手段損害我們的業務。” 雙方各執一詞,讓這場離職風波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二、信任崩塌:核心客戶 “眾叛親離”
Scale AI 之所以對 Ling 的 “挖角” 行為反應如此激烈,根源在于其早已深陷客戶流失的焦慮之中。今年 6 月,Scale AI 迎來了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 ——Meta 斥資 143 億美元收購了其 49% 的股份,這一交易直接將 Scale AI 的估值推升至 29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068 億元)。然而,這場看似風光的資本聯姻,卻為 Scale AI 埋下了信任危機的隱患。
對于谷歌、OpenAI、微軟、xAI 等眾多核心客戶而言,Scale AI 被 Meta 收購后,身份變得極為尷尬。這些企業既是 Scale AI 的重要客戶,又是 Meta 在 AI 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在 AI 行業,數據是核心競爭力,將最敏感的 AI 模型數據交給一家 “Meta 系” 公司,無異于向競爭對手暴露自己的戰略布局和技術短板。這種擔憂很快轉化為實際行動,多家核心客戶開始減少甚至終止與 Scale AI 的合作。
有消息稱,Scale AI 最大的客戶谷歌正在計劃終止一份價值 2 億美元的合同;微軟、馬斯克旗下的 xAI 等巨頭也紛紛重新評估與 Scale AI 的合作關系,尋求更安全的合作伙伴。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便作為投資方的 Meta,內部也并未完全信任 Scale AI。據知情人士透露,Meta 內部的 TBD Labs 仍在與 Mercor 和 Surge 等 Scale AI 的主要競爭對手合作,并未將業務全部交給 Scale AI。甚至有 Meta 內部研究人員直言,Scale AI 的數據質量不如其競品。
核心客戶的 “眾叛親離”,讓 Scale AI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數據標注行業高度依賴客戶資源,尤其是谷歌、OpenAI 這類頂級客戶,不僅能帶來穩定的收入,更能為企業樹立行業標桿。失去這些客戶的支持,Scale AI 不僅面臨短期營收下滑的壓力,更可能喪失在行業內的話語權,被競爭對手趁機搶占市場份額。
三、對手崛起:Mercor 們的 “精準打擊”
就在 Scale AI 深陷信任危機、客戶不斷流失之際,以 Mercor 為代表的新銳 AI 初創公司卻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對 Scale AI 展開了 “精準打擊”。成立時間不長的 Mercor,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迅速崛起,估值已達到 20 億美元,并成功吸引了包括 OpenAI 在內的頂級 AI 實驗室的關注。
Mercor 的突圍策略與 Scale AI 截然不同。Scale AI 以規模化的數據標注工場模式起家,通過招募大量普通標注員,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海量數據標注任務,這種模式在行業發展初期幫助其快速搶占了市場份額。而 Mercor 則走了一條差異化的 “高精尖” 路線,更像是一支 “博士軍團”—— 它傾向于直接招聘生物學、法學、醫學等垂直領域的專家,讓這些專家直接參與大語言模型的數據訓練與標注工作。
這種模式的優勢十分明顯。一方面,專家標注的數據質量遠高于普通標注員。在 AI 模型訓練中,數據質量直接決定了模型的性能,尤其是在醫療、法律等專業領域,只有具備專業知識的專家才能準確完成數據標注,普通標注員很容易出現誤差。另一方面,這種模式能顯著提升客戶粘性。頂級 AI 公司在攻克專業領域難題時,需要的不僅僅是海量數據,更需要具備專業背景的數據支持,Mercor 的 “專家團隊” 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使其能夠精準對接客戶的核心需求,建立起難以替代的合作關系。
除了 Mercor,Surge 等其他競爭對手也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力,不斷蠶食 Scale AI 的市場份額。這些新銳企業憑借靈活的商業模式、精準的客戶定位以及對數據質量的高度重視,逐漸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相比之下,Scale AI 雖然規模龐大、估值高昂,但在失去核心客戶信任后,其規模化模式的優勢難以發揮,反而可能因為機構臃腫、轉型緩慢等問題,無法及時應對市場變化。
四、行業變局:信任成核心競爭力
Scale AI 遭遇的圍剿,不僅是一家巨頭企業的危機,更折射出 AI 數據標注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局。過去,行業競爭的核心集中在規模、效率和成本上,誰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數據標注,誰就能占據優勢。但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大語言模型向垂直領域滲透,客戶對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信任逐漸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數據標注企業而言,客戶將敏感數據交給自己,本質上是一種信任的體現。這種信任不僅包括對數據標注質量的信任,更包括對數據安全的信任 —— 客戶必須確保自己的數據不會被泄露給競爭對手,不會被用于其他商業目的。Scale AI 因為被 Meta 收購而失去客戶信任,正是因為客戶擔心數據安全無法得到保障。而 Mercor 等企業之所以能快速崛起,也是因為它們在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方面建立了優勢,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未來,AI 數據標注行業的競爭將更加聚焦于專業化、精細化和安全化。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數據標注的專業水平,滿足不同垂直領域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要建立嚴格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通過技術手段和管理制度確保客戶數據安全,重塑客戶信任。對于 Scale AI 而言,如何擺脫 “Meta 系” 身份帶來的負面影響,重新贏回核心客戶的信任,同時應對 Mercor 等競爭對手的挑戰,將是其能否度過危機、重回行業巔峰的關鍵。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場由 Scale AI 引發的變局,或許將推動行業走向更加規范、成熟的發展階段。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