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間諜電影喜歡拍1940年的故事?
日期:2023-12-04 14:25:12 / 人氣:631
今日,由高執導,張譯主演的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諜戰片《刀尖后面的真正四方角力》正式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40年。多方勢力占領南京,特務金神水(張一飾)一生都在日軍、偽政府、軍政府之間度過。仿佛走在刀口上,他謹慎地生活在滿目瘡痍的南京城,隱藏真實的自己,為自己乃至整個民族尋找出路。直到他遇到了林瑩瑩(郎月亭飾),和他一樣對國家對家庭的仇恨,卻似乎比他更內行。在和她斗爭,和各種勢力斗爭的過程中,亂世生存下來的金申水開始第一次真正覺醒...《刀尖》的導演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說《刀尖》首先吸引他的是《70歲特工傳奇》。“很多諜戰劇都會選擇上海作為主戰場,但刀尖的故事發生在1940年的南京。那時候,在那個滿目瘡痍的城市里,有一群人終日走在刀尖上。他們是理想主義者,有文化,不愿意被羞辱。他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盡力保存自己的力量,準備和侵略者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謂‘刀尖嗜血,近身肉搏’,就是本片要講的故事,也是他們不可動搖的選擇。”無論對于小說還是電影,1940年的南京(汪偽政權)都是講故事的絕佳背景。眾多勢力聚集于此,間諜之間的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每天都在上演。《風聲》《偽裝者》《麻雀》《色戒》《色欲》《無名》之類的也是王偽政權的故事。這次刀點有什么不同?《刀尖》的主角——特工金神水需要和日本軍方、偽政府、軍政府打交道,關系錯綜復雜。而影片中的其他幾位主角也有著多重身份。觀眾可能會看得眼花繚亂。今天我們就拋開特務的“遮遮掩掩”,說說真實歷史中1940年南京的四方勢力。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一直積極開辟敵后戰場,在大城市的潛伏工作一直沒有放松。《暗算》、《無名》、《隱秘》等作品都講述了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的故事。早在新四軍成立時,周恩來在視察皖南軍區司令部時,就明確指示要開展城市秘密工作。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在敵占區開展對敵工作尤為必要。1940年5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在侵華日軍占領的地區(如上海、南京),應和國民黨統治區一樣:“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反對急進和暴露。”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敵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第一號),要求“全黨同志應把敵后大城市工作作為黨的最重要任務,認識到沒有抗日戰爭長期艱苦城市工作的配合,最后勝利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徹底地糾正忽視和放棄敵后城市工作的錯誤”,“消除共產黨和敵后大城市的隔離”。同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敵后大城市工作的第二個通知,提出了選拔從事敵后工作的干部的條件。10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華北敵后大城市工作的指示,以促進華北敵后大城市工作的發展。1940年,國共合作還在繼續,但已經相當“貌似分離”了。一年后,皖南事變就要爆發了。1940年10月初,國民黨軍韓德勤部向蘇中黃橋新四軍陳毅部進攻。新四軍實行正確的統一戰線政策,聯絡友軍和開明紳士,堅持自衛原則,迎頭痛擊侵略者,殲滅南朝鮮頑軍一萬一千余人,取得了黃橋戰役的勝利。10月19日,何、國民政府軍委參謀長白崇禧發電報給朱德、彭、葉挺(即“豪電”),造謠誣蔑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迫使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撤至黃河以北。11月9日,朱、彭、葉、湘電、傅鶴、白(即“賈電”)批駁國民黨頑固派的荒謬命令,誣蔑共產黨及其軍隊。同時,他們表示,為了團結抗戰大局,可以將皖南新四軍移至長江以北。12月8日,他和白又給朱、彭、葉、項(即“七電”)發電報,堅持無理要求,進一步發動反共輿論。皖南事變爆發于1941年。新四軍遭到國民黨軍隊伏擊,除突圍的約2000人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蔣介石反對新四軍“叛變”的誣告,宣布取消其番號。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大舉侵華,勢力直抵南京。1937年10月29日,淞滬會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國防最高會議召開。蔣介石作了題為《國民政府遷渝與抗戰前途》的講話,明確提出遷都重慶,以四川為抗日大后方,繼續抗戰。30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1937年11月17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領國民政府官員離開南京。11月20日,林森一行抵達漢口,并以國民政府主席的身份發表了《國民政府遷渝宣言》,宣布國民政府將遷至重慶。12月1日,國民政府開始在重慶正式辦公。12月8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兼最高國防會議主席蔣介石率軍委大本營從桂林飛往重慶。與此同時,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也遷至重慶,并先后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設立了許多從事情報和間諜活動的機構,其中最著名的是童軍和中通。童軍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中通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軍政府成立于1938年,其早期領導人是戴笠。軍統局除了刺探情報、進行反間諜工作外,還以暗殺的方式執行情報任務。抗戰期間,童軍局暗殺了張曉麟、唐靜等多名投日軍政人員,但未能暗殺尹汝耕、紀云卿、汪精衛、周佛海等。南京汪偽政權汪偽國民政府是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政權,以汪精衛等投靠日本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為首。名義上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實際上是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1940年3月30日,所謂“國民政府”儀式在南京舉行。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主要成員有周佛海和李士群。"汪偽國民政府"曾以重慶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主席,汪精衛為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偽國旗”的旗幟后,用三角黃布,以示區別。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的當天,重慶國民政府就發布了一份包含100多人的通緝令。汪精衛、汪偽政府袁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所有副主任都在名單上。汪精衛早年參加革命,曾試圖暗殺攝政王載灃。袁世凱統治時期,曾赴法國留學。回國后,在孫中山的領導下,于1919年在上海創辦《建設》雜志。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非常大校長,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院長兼廣東省政府顧問。1924年,汪精衛被任命為中央宣傳部部長。汪精衛后期思想明顯退化,抗戰期間投靠日本。汪精衛年輕時的名句《夾在嘴里》也曾出現在電影《刀尖》中。詩中寫道:慷慨而歌燕市,從容而為楚囚。引刀成急功近利,不負少年頭。詩的內容與汪精衛后期的漢奸行為形成了強烈的諷刺。1938年10月侵華日軍占領武漢、廣州后,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隨著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日軍只能控制其占領區的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抗日戰爭從戰略防御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調整了入侵策略,逐漸將日軍主力用于敵后戰場打擊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政府從以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導為輔轉變為以政治誘導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在淪陷區,日軍加緊扶持偽政權,建立和發展漢奸組織。對日本人來說,194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日本采用了天皇年表。日本神武天皇元年對應公元前660年,1940年對應日本神武天皇2600年。1940年,日本侵華戰爭相持階段,日本政府為其標榜所謂“武威”,以鼓舞民族士氣,上演了“皇道2600年大典”。這一點在電影《刀尖》中也有體現。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