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渣男的流量紅利,已透支到四十年后?
日期:2025-07-17 18:55:27 / 人氣:63

許多人或許沒意識到,類似 “大連女生因瑕疵被開除,男性作惡卻無人問津” 的爭議性新聞,未來只會越來越多。這并非事件本身的必然性,而是媒體的流量風向正在悄然轉變。昨天,不止一個博主質疑:為何女生稍有瑕疵就被開除,男性作惡卻能全身而退?但事實是,今年 6 月,某 985 男博主因出軌被開除的新聞,即便有澎湃新聞的專訪加持,轉發量也不足一千。
這并非個例。回溯今年 4 月的肖醫生事件,南方周末的深度報道轉發量同樣沒過千,這個本應引發熱議的出軌舉報事件,直到成為 “董小姐事件” 的導火索后才意外破圈。再往前推到 2 月,某高校副教授的出軌丑聞,湖北經視的相關視頻轉發量僅 800 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2022 年,一位素人女生用 16 頁 PPT 舉報男友出軌的話題,輕松斬獲 5 億閱讀量,成為現象級熱點。
事實已然清晰:“手撕渣男” 這條賽道的流量紅利,已經被透支到四十年后。2022 年,素人女生的一份舉報 PPT 就能火遍全網;到了 2025 年,即便有澎湃、南方周末這樣的權威媒體下場,精心制作的深度報道也難以激起水花。大眾對 “手撕渣男” 題材的閾值已高到驚人,甚至出現了脫敏現象 —— 普通的出軌舉報早已無法吸引目光,必須疊加 “銀行高管”“上海灘富二代”“渣男 + 動保” 等復合標簽,才能勉強撬動流量。過去罵渣男能引發集體共鳴,如今多數人只剩一句淡淡的 “哦”,便劃開頁面。
媒體曾經的算盤是,通過 “手撕渣男” 制造對立話題,引發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論戰,從而收割流量。但現實是,男性群體已對此類話題集體沉默,即便遭遇無差別攻擊也懶得回應;女性群體的熱情也大幅降溫,最多點個贊表達立場便轉身離開。這種集體冷淡,與近期女性題材電影的遇冷如出一轍 —— 當短視頻營銷號每天都在循環播放 “痛批渣男” 的內容,電影若仍停留在同樣的敘事框架,自然難以打動觀眾。
哈耶克曾說,客觀規律的力量遠超人的主觀意志。新聞題材的紅利期同樣如此,即便媒體小編滿懷熱情,也拗不過流量消退的客觀現實。當 “手撕渣男” 的戲碼日復一日上演,觀眾早已審美疲勞。而媒體的本質是追逐流量,當一條賽道走到盡頭,轉向便成為必然。
于是,一個新的趨勢開始顯現:當 “渣男被開除” 無人問津時,“渣女被開除” 的新聞立刻能吸引大量關注。這種題材的切換,看似是媒體的流量自救,實則暴露了內容創作的困境 —— 當深耕多年的賽道紅利耗盡,尋找新的流量密碼成為生存本能。但流量的本質是真實的情感共鳴,若只是簡單復制 “手撕渣男” 的敘事邏輯,換個性別繼續制造對立,恐怕下一個被透支的流量紅利,會來得更快。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永恒的流量密碼,只有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與真誠表達。當 “手撕渣男” 的喧囂落幕,媒體更該思考的是:如何跳出標簽化的敘事陷阱,創作出真正觸及人心的內容,而不是在流量的泡沫中追逐轉瞬即逝的熱點。畢竟,透支式的流量消耗,最終只會讓整個內容生態陷入 “題材荒” 的困境。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