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會議多,考核密,后繼無人
日期:2025-10-04 14:43:25 / 人氣:33

陜西J鎮鄉村醫療資源覆蓋情況
陜西J鎮下轄15個村,人口差異較大,分為1200 - 2000人、2000 - 3000人、3000 - 4000人三個梯度。村醫數量差異不明顯,大多村醫務室有2 - 3名村醫,僅兩個村因人口和后備力量問題各有一名村醫。村醫年齡跨度大,40 - 49歲、50 - 59歲、60歲以上分別約占29%、58%和13%,中老年村醫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主力軍。
村醫的工作實踐與角色定位
? 工作內容與角色:在國家深化醫改背景下,村醫需具備全科臨床知識,工作分為治療和預防兩個層面。作為醫生,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等基礎醫療服務;作為行政條線末端,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受上級鄉鎮衛生院監督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涵蓋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等十三項,服務人群廣泛、項目繁多,村醫常需扮演多重角色,這對他們提出考驗,且需不斷學習提升。
? 健康“守門人”與“哨兵”:村醫是農村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的踐行者和居民健康“守衛者”。他們需將國家資源輻射到基層,通過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同時,村醫與村莊緊密嵌入,體現為身體在地化、關系在地化和利益在地化。其收入由基本工資和各類補貼構成,基本醫療服務補助中診療費是主要收入來源,基本衛生服務補助實際落實金額與政策有差距,且村醫還承擔一定行政工作。此外,村醫是農村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保障居民健康,降低疾病致貧和社會矛盾風險。
? 村醫的核心職責與工作要求:村醫作為國家醫療資源下沉的橋梁,核心職責是將有限資源輻射基層,為家庭和個人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這需要了解基層群眾健康情況,通過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提供基本公衛服務并做好記錄。同時,村醫需承擔行政工作,如參加鄉鎮例會和迎檢工作。
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實踐中的困境
? 村醫被迫卷入“行政內卷化”
? 繁重的監督留痕:行政內卷化表現為各部門和工作人員為完成上級指令和考核,進行過度內部競爭和形式化運作。村醫被要求在各項工作中詳細記錄和報告,如十三項中心工作,每個環節都要留痕,包括紙質版記錄、電子系統填報和拍照上傳。這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在文字工作上,還使村醫為應對抽檢擠占工作時間準備材料。監督留痕背后,國家一是為規避醫療責任風險,二是確保基層服務提供,但過多要求使村醫無法及時為村民提供有效醫療服務。
? 頻繁的參會任務:村醫除坐班看診和開展公衛項目外,每月需服從鎮安排,三次前往鎮上參加婦幼工作、傳染病防控等常態化會議以及送報表。會議內容多為形式化重復,頻繁開會成為村醫負擔,擠壓了其下村提供服務的時間和精力。
? 考核指標過密,消解村醫工作積極性:考核本是激勵村醫的手段,但目前過于密集和不合理的考核指標給村醫帶來巨大壓力,消耗其工作積極性,易引發職業倦怠。考核指標分門別類,涵蓋服務質量、完成率和服務滿意度等方面。例如,服務質量考核包括診療準確率等,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有預防接種率等,群眾滿意度通過縣級電話抽查。案例中,村醫因死亡人數統計與系統測算不符被扣分,因孕婦未接電話需提供紙質說明,這些形式化和教條化要求浪費村醫時間,使其中心工作偏移,治病救人目標被擠壓,工作積極性降低。
? 村醫面臨無人可繼的局面:以J鎮為例,40 - 50歲村醫在職人數占比不到30%,全鎮無40歲以下村醫,在職村醫崗位對年輕人吸引力不足。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約:一是村醫非正式編制,社會認可度和工作穩定性不如公務員和事業編;二是村醫待遇保障不足,收入依賴政府轉移支付和微薄看診收入,且與繁重考核掛鉤,影響工作積極性;三是村醫工作場域和服務面向農村,醫療資源有限,缺乏繼續教育和培訓機會,業務水平難提升,職稱晉升渠道狹窄,職業發展空間有限,與年輕人職業發展期望差距大。
小結
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暢通對農村居民健康和農村社會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村醫作為關鍵環節的堅守者,面臨行政內卷、考核壓力、后繼無人等困境,這些問題影響村醫工作積極性和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甚至與村莊實際情況相悖。因此,破解村醫困境需各級政府、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尊重農村實際情況和村醫工作規律,從優化行政任務分配、完善考核機制、提升村醫待遇與職業發展保障等方面入手,為村醫營造良好工作環境,保障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末梢暢通。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