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年未見之大變局?巴菲特:這都不叫事
日期:2025-08-13 16:56:28 / 人氣:52

當市場熱衷于討論 “X 年未見之大變局” 時,巴菲特在股東會上的一句話顯得格外清醒:“(和歷史上經歷的危機相比)這都不叫事。”2025 年上半年的對沖基金市場,恰好印證了這位投資大師的判斷 —— 盡管地緣政治動蕩、市場劇烈波動、策略分化明顯,但長期視角下,資本依然在按照自身的邏輯尋找機會。高盛報告總結的 15 大發現,不僅勾勒出行業的現狀,更揭示了 “變局” 與 “常態” 的辯證關系。
一、波動中的生存術:對沖基金的 “穩” 與 “難”
2025 年上半年的市場,像一場節奏混亂的舞臺劇。1-2 月熱議 “中美互為解藥”,3-5 月轉向 “美國崩潰論”,討論美元、美債的黃昏,6 月又迎來反彈 —— 這種劇烈反轉讓不少投資者暈頭轉向。但對沖基金行業整體實現了 5.1% 的平均回報,雖低于 60/40 投資組合的 9%,卻展現了應對波動的韌性。
這種韌性背后,是策略的分化與適配。股票多空和量化策略成為贏家:量化策略憑借算法優勢在一季度領跑,股票多空策略則借市場反彈在近幾個月發力。尤其是量化策略,連續六個季度吸引資金流入,成為投資者眼中的 “香餑餑”。究其原因,在 VIX 長期高于 50 的高波動市場中,機器的算力和算法優勢被無限放大,而依賴人工操作的 “人肉中性” 策略則左支右絀,甚至出現連續幾年年化 20% 的基金上半年跌幅近 20% 的情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CTA(趨勢跟蹤)和系統宏觀策略,前者以負收益成為上半年 “第二慘”。WSJ 的分析直指核心:市場缺乏長趨勢,反轉頻繁讓機器無所適從。2008 年和 2022 年曾因 “單騎救主” 聞名的 CTA,在今年的 “震蕩市” 中暴露了對趨勢的高度依賴 —— 就像沖浪選手遇到了沒有浪的海,再精湛的技術也難以施展。
二、資本的投票:策略偏好與市場邏輯
投資者的資金流向,往往比言辭更能反映對市場的真實判斷。2025 年上半年,對沖基金迎來 1.3% 的資金凈流入,扭轉了 2024 年的流出態勢,其中量化策略和股票多空策略最受追捧。
這種偏好背后,是對 “確定性” 的追逐。量化策略的優勢在于紀律性 —— 在信息過載、情緒主導的市場中,機器不會被 “美國例外論”“美元黃昏” 等敘事干擾,只專注于數據和信號。而股票多空策略的反彈,則得益于 AI 驅動的算力股、電力股行情 —— 只要抱緊這些 “核心資產”,控制好凈暴露,就能在波動中鎖定收益。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只要有增長和降息可見,資金就要炒股。”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主動管理的回歸。主動長期股票投資需求上升,與私人信貸并列成為 “新寵”,而被動長期策略(如 ETF 指數投資)則遇冷。這與市場結構密切相關:過去幾年少數股票主導行情的極端走勢,讓被動策略難以適應,而主動管理能靈活調整持倉,抓住細分機會。比如 TMT 子行業在股票多空策略中表現突出,上半年平均回報率達 7.0%,正是主動布局 AI 賽道的成果。
但資本的 “喜新厭舊” 也顯而易見。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基金成為上半年 “最慘”,投資者需求大幅下降,計劃減少投資的人數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這不僅因為行業自身面臨審批政策收緊、藥價管控等壓力,更因為在 AI 的光環下,生物科技的 “慢回報” 模式暫時失去了吸引力。不過,行業的波動性也暗藏機會 ——7 月 23 日 ABVX 一夜暴漲 586% 的案例,證明這個領域依然有獨特的爆發力。
三、“大變局” 的真相:歷史與當下的對話
市場熱衷于談論 “X 年未見之大變局”,但巴菲特的 “這都不叫事”,其實點出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所謂的 “變局”,往往是歷史的重演,只是換了新的包裝。
2025 年的市場關鍵詞 —— 地緣政治緊張、美國關稅政策、全球化退潮 —— 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影子。上世紀 80 年代的美日貿易戰、90 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 年的次貸危機,每一次都被稱為 “百年一遇”,但資本最終都找到了新的平衡點。就像對沖基金經理觀察到的:“關稅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對通脹、企業盈利或消費者支出模式幾乎沒有明顯的影響。”
更具啟示性的是投機熱潮的輪回。高盛的投機交易指標急劇上升,散戶 FOMO 情緒、meme 股票狂熱、看漲期權交易量激增,這些現象與 2000 年互聯網泡沫、2021 年的 “散戶革命” 如出一轍。一位 PM 的評價頗為中肯:“如今,迷因股票的飆升讓人感到歡欣鼓舞,但當音樂停止時,它將以眼淚告終 —— 就像所有投機狂熱一樣。”
在這些周期性現象之外,真正的 “變化” 藏在細節里。比如中國量化的崛起 —— 過去幾年,中國量化策略在本土市場擊敗主觀策略,如今第三批量化機構出海設立美元基金,用算法 “換匯”;再比如全球宏觀策略的復興,在地緣動蕩中,能對沖大市風險的策略重新獲得青睞,索羅斯系的 “多短債、多金子、多電力股” 組合成為新范式。
結語:在喧囂中保持定力
2025 年上半年的對沖基金市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投資者的焦慮與貪婪。有人被 “大變局” 的敘事裹挾,在市場反轉中頻頻出錯;有人堅守長期邏輯,在波動中捕捉到確定性機會。
巴菲特的智慧,或許就在于看透了 “變” 與 “不變” 的關系 —— 市場情緒、熱點賽道、政策風向總會變,但資本追逐收益、規避風險的本質不會變。對沖基金行業的分化也好,策略的輪動也罷,最終都是資本在尋找最優解。
對于投資者而言,與其糾結 “是不是大變局”,不如像那些頂尖 PM 一樣 —— 在量化的紀律中保持理性,在主動的布局中抓住趨勢,在事件驅動中尋找非相關性機會。畢竟,市場永遠不缺 “變局” 的說法,但能穿越周期的,永遠是那些理解歷史、尊重規律的人。
就像美國市場這出 “過度透明的真人秀”,緊盯著每一句臺詞只會迷失,而看懂主劇情的人,早已布局下一場演出。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