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出海:為世界獻上一門“中國制造課”
日期:2025-10-04 14:43:55 / 人氣:30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梁。中國職業教育在不斷發展壯大并取得顯著成就的基礎上,正積極邁出“出海”的步伐,為世界貢獻“中國制造課”,展現出獨特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教育援越:育人回報的長久見證
“南非之父”曼德拉曾說:“我走了很長的路才來到這里,但這條路的起點,是我第一次在燭光下翻開書本的那個夜晚。”教育的影響力深遠而長久,育人者,人恒念之。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越南在抗法、抗美戰爭期間,在毛澤東和胡志明的關心下,將8所學校遷到廣西,主要在桂林的廣西師大校區,培養了1萬多名越南學生,這些學生后來成為越南各領域的棟梁之材,其中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黎可漂等。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批批越南青年到廣西師大留學,成為第三代“育才人”。2009年建成的越南學校紀念館,每年都迎來多個越南代表團,表達對往昔的懷念和對中國的感恩,這充分體現了教育回報的長久力量。
職教出海:水到渠成的必然選擇
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截至2023年,共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萬人,形成了中職、專科、本科完整的層次體系,設置了1400多個專業,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中國制造各門類,每年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約1000萬人。這一龐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僅撐起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還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學校畢業生。
隨著中國制造紛紛出海,中企面臨人才本地化的挑戰。中國職教培養了中國制造的人才,沉淀了中國制造的知識和技能,職教出海成為水到渠成的必然選擇。這既是中國經濟未來重大戰略機遇的需要,也是中企出海和新興經濟體發展工業化的必然要求。
柳州故事:內生型職教出海的成功實踐
柳州作為國家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現有職業院校25所,近14萬名在校生。柳州職教以“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為特點,產業到哪里,職教就跟到哪里,探索出了清晰的內生型職教出海之路。
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柳職院)和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2015年雙方共建“柳工 - 柳職院全球客戶體驗中心”,用于人才培養和全球經銷商、客戶培訓;2018年在沙特達曼市共建卡坦尼學院項目;2021年在泰國共建相關中心和學院,采用“中文 + 工程機械”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2022年與印尼雅加達國立理工學院合作定制化培養人才;2024年與越南河內機電高等學院共建越南國際工匠學院;今年又與加納技術大學聯盟等合作共建“全球客戶體驗中心西非分中心”項目。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也分別在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新加坡等國開展合作辦學,為當地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柳州職教出海的成功,關鍵在于課程和教材基于企業崗位實際需求,企業提需求,學校與企業深度溝通編寫教材、開發課程,很多教材翻譯成多語種。柳職院截至去年底已向海外共享61個標準、20本多語種教材,覆蓋16個國家,建成多個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國際課程資源包。憑借先進的制造標準和運營標準,中國職教在海外深受歡迎。
柳州職教出海的模式主要包括:職業院校與出海中企合作,開辦針對中國學生的“中國企業海外專員班”;職業院校和出海中企、境外院校合作,在境外開辦針對外籍學生的“中國企業訂單班”,采用中國職教標準以及“中文 + 職業技能”“學習 + 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部分優秀外籍學生到中國繼續深造。
天津故事:外拓型職教出海的特色模式
2015年,天津成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將提高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作為重要任務。“魯班工坊”是天津職教出海的品牌,定位于“‘一帶一路’的技術驛站”。
2016年,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泰國大城技術學院共建了第一家魯班工坊,最初只有機電一體化一個專業,后來專業不斷擴展,學生就業率居泰國同類院校前列。截至目前,中國已在亞、非、歐30個國家建成36家魯班工坊,17家在非洲,其中天津在23個國家建成25家魯班工坊,12家在非洲。以工坊為平臺,開展了豐富的教學和培訓活動。
天津職教出海是基于國家戰略方向和自身稟賦的外拓型出海,其突出特色是EPIP模式,強調面向真實工程,突出工程實踐,強化工程創新,依托工程項目。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云梅在埃及打造魯班工坊的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如期完成建設任務。艾因沙姆斯大學的魯班工坊開設了多個實訓室,學生可以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該工坊的5個專業的20門課程的雙語教學標準已納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被列入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的“卓越基地”試點,還打通了縱向升學通道。
此外,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在吉布提、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在烏茲別克斯坦、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在巴基斯坦等地共建的魯班工坊,都填補了當地相關教育的空白,為當地培養了專業人才,受到當地好評。葡萄牙的魯班工坊也得到了合作教師的高度評價。
展望未來:職教出海的新機遇與新征程
中國職教出海中,天津和柳州走在前列,貴州、山東、江蘇等地也在積極行動。“古絲綢之路靠的是駝隊和善意、寶船和友誼”,如今中國不僅出口產品,還授人以漁,讓“如何做好制造”的知識、技能、方法走出去,幫助世界各地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發展制造。
隨著中國制造從產品走出去,到資本走出去,再到知識、技能和方法走出去,已進入為全球制造建立標準、輸出標準的新階段。如果中國職教與中國制造更緊密合作,結合互聯網、AI技術等,有望在網絡上搭建面向世界的“網絡職校”。中國職教出海路既是惠及世界之路,也是從制造到服務的自我轉型之路,對外輸出知識服務有可能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為全球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