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人類只剩最后5年?AI熱潮背后的現實困境
日期:2025-10-04 14:44:25 / 人氣:32

山姆·奧特曼宣稱五年后AI將全面超越人類,2030年GPT - 8將成為真正的AGI,屆時30% - 40%的經濟活動任務將由AI執行。這一言論曾引發人們對AI未來的激動與焦慮,但如今多數人已趨于淡定,因為現實與預言存在巨大差距。
AI效率困境:能力與可靠性的落差
美國智庫METR報告稱大語言模型每7個月能力翻倍,預計2030年AI能在數小時內完成人類一個月的工作量,看似前景美好。然而,該智庫的試驗卻揭示了殘酷現實。將經驗豐富的軟件工程師分組,一組純人工編程,另一組使用AI工具編程,結果使用AI工具的小組雖在查找信息和主動編碼上花費時間減少,但因AI生成的代碼充滿小錯誤,人類程序員需花費大量時間檢查、更正甚至重寫,導致實際開發速度比純人工慢19%,效率不升反降。即便程序員認為AI工具幫助提升了約20%的效率,數據仍表明存在“能力 - 可靠性缺口”,即大語言模型雖能完成復雜任務,但成果無法達到企業業務水平。編程作為AI表現較好的領域尚且如此,其他行業可想而知。
AI企業困境:高投入與低回報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看似繁榮,全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相關企業超424.3萬家,2025年新增注冊約28.6萬家。但除英偉達等提供算力的企業和利用信息差賺流量的博主外,幾乎無AI企業真正盈利,呈現高投入、低回報的特點。科技巨頭如微軟、Meta、谷歌、亞馬遜四家巨頭2024年資本投入高達3000億美元,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投資額較2023年增長超70%,預計2025年總支出將達2024年的3倍。而大量中小競爭者即便前期拿到投資也難以支撐,如SD背負1億美元債務,Stability AI核心研究團隊集體辭職,Character AI賣身谷歌,國內波形智能、竹間智能、華夏芯等企業也遭遇經營困境。2022年11月至2024年7月,全國大量新注冊AI企業處于注銷、吊銷或停業異常狀態,倒閉企業超10萬家。這表明在AI技術取得真正突破前,多數參與者將倒在黎明前。
AI工具困境:同質化與細節缺失
人們期望生成式AI打破“成本、質量、速度只能選其二”的三角模型,但目前AI工具在成本、質量和速度方面均未達預期。現階段的AI只會標準化創作,導致同質化和細節缺失問題。以AI繪圖為例,因整合大量資源,源頭交叉重復會使作畫同質化,且常出現人物裝飾不完整、器官比例失真等低級錯誤。在編程工作中也有類似問題,AI生成的代碼存在大量錯誤。這些問題使得生成式AI目前只能勝任審核、閱片等少部分重復性高的工作,對大多數工作而言,使用AI工具后效率反而不如原來,因為它無法進行深層次的細節把控,最終效率把控還需依靠人。
AI未來展望:達到人類水平方能變革
盡管目前AI存在諸多問題,但未來它仍有變革的潛力。生成式AI的變革性在于打破“成本、質量、速度只能選其二”的三角模型,但要真正成為合格工具,給企業“降本增效”,需達到人類從業者的平均水平乃至最低水平。以游戲行業為例,當AI能完成關卡策劃、系統、數值等基礎、重復性設計內容時,初級策劃的工作將被替代,保留少數創造力強的人不僅能降本增效,還能提升游戲質量,實現NPC性格千人千面等效果。對大廠而言,可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周期,帶動市場活躍;對小廠而言,可將研發交給AI,專注推廣。這一變革不需要AGI,只需工具能完成最簡單的工作,但絕不是現在。
目前,AI對大多數行業而言無法取代人,甚至作為工具都不合格。然而,很多中小企業管理層跟風強調降本增效,普遍裁員,結果多數只是降了本,未增效,增效也并非因AI,而是裁員導致員工卷。同時,部分企業對AI存在誤解,認為買高配電腦就是數字化轉型,生成數字人主播就是做AI。這反映出當前市場熱炒AI背后的真實底色,AI熱潮背后是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