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管管大男主劇自嬤?
日期:2025-11-15 11:36:31 / 人氣:14
"
前段時間轟轟烈烈抬上來的三部大男主劇,如今都來到了無人在意的下半場。
龔俊的《暗河傳》,羅云熙的《水龍吟》,成毅的《天地劍心》,都是大IP+大流量的大制作,開播前期待值都挺高,開播后集體啞火。
從云合數據來看,三部劇的表現都很慘淡,剛上線的時候齊刷刷被完結好幾天的《入青云》踩在腳下,現在懸疑劇《樹影迷宮》也趕超了上來。目前三部劇的有效播放徘徊在2000萬左右、集均播放數據也不過1000萬上下,怎么看都支棱不起來了。
乏善可陳的劇集本身之外,這三部劇意外掀起了一場關于內娛嬤學的全民大討論,反倒成了這場大男主劇廝殺中唯一的熱鬧所在。連從來不嬤的小魚也必須承認,現在的嬤學,已經從一個小眾圈層的內部術語,通脹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從“他嬤”到“自嬤”,嬤學變形記
正式聊之前,小魚先來科普一下嬤學的前世今生。
根據隔壁基友硬糖君的參考文獻《內娛嬤學初探》,嬤嬤最早是耽美同人文化圈子里帶點兒玩笑性質和自嘲的黑話。在同人圈里,攻腐唯被比作皇帝身邊的公公,而受腐唯自然就是女主貼身的嬤嬤,后來嬤嬤被動詞化為嬤,嬤某人就是將其置于CP中接受的一方,認為TA(男性居多)美麗脆弱易碎,值得所有人的愛慕與覬覦。嬤無需像泥塑那樣一定要將男性轉為女,又比媽粉的單純寵溺多了情欲和性化的意味,是一種配方更復雜、“變態”程度也更高的粉絲心理。
說它“變態”,主要是因為在內娛嬤風越吹越盛的這幾年,嬤的范圍越來越葷素不忌,嬤言嬤語們也越發驚世駭俗,經常引得圈外人瞳孔地震。像檀健次、成毅這種年輕帥哥,本身有幾分姿色,又總愛演美強慘破碎感角色,自帶嬤氣,被嬤算在意料之中,可于和偉、張頌文、李乃文、吳京等五旬老漢也紛紛登上嬤圈頂流,就有些讓圈外人理解不能。當然,對嬤嬤們來說,嬤老叔們的樂趣恰恰在于明知不可嬤而硬嬤,叔們在熒幕上的形象越是凜然不可侵犯、越是和嬤不沾邊,嬤他們就越是帶著一種我偏要勉強的征服感。
盡管已經出現分流,但這一時期的嬤還是“他嬤”,粉絲嬤明星、觀眾嬤角色,保持著原教旨階段的被動風味。但今年的幾部大男主劇相繼播出后,嬤的風向就變了,演員和角色不再等著觀眾來嬤,而是上趕著勾搭觀眾來嬤,個個都恨不得把我好美、我好脆弱、我好值得愛寫在臉上,嬤氣比五旬老漢們的陽剛之氣充足了不知多少倍,嬤學也就進入了自嬤時代。
其中成毅算是領自嬤風氣之先?!陡吧胶!分兴蛷念^發武裝到指甲油,可勁兒把自己往脆弱粉嫩小姑娘上打扮,《天地劍心》里倒是不同女主比美了,但自傷自憐的東亞嗲子文學父子線一開演,嬤味又溢出屏幕了。他是戰力爆表的最強兵人,也是生下來就沒了媽爹也不疼的小可憐,平時大殺四方,一到老爹面前就開啟爸爸再愛我一次的卑微破碎模式。癡情的嬤嬤們啊,請等下一世吧,這一世他已經自己嬤了!
《水龍吟》更是將自嬤的程度推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度,羅云熙飾演的唐儷辭妝容之濃艷、服裝之華美、風情之萬種,讓還在搞扮嫩式自嬤的成毅看了也要無地自容。小魚本以為開局五分鐘他房頂盛裝彈琵琶已經嬤的登峰造極了,結果后面還有無數不厭其煩的微表情慢鏡頭,隨時隨地的起范兒pose,周圍男男女女都愛他愛的無法自拔,連恨他都是由愛生恨,全員all唐儷辭,這才是真的嬤到不知天地為何物了。郭敬明看了都要感嘆,當年我還是不會嬤,否則古偶頂流還得是我!
相比之下,《暗河傳》的龔俊倒是在自嬤大賽中取得了最后一名的好成績。不過小魚認為這很大得益于他僵硬的臺詞和演技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轉移了審判的視線。他的克制不意味著沒有自嬤的心思,也許只是缺乏自嬤的資質,而且小魚覺得他的呆氣甚至比自嬤還可怕——這里決計沒有說自嬤好的意思。
畢竟雖然熱度上菜雞互啄,口碑上《暗河傳》明顯好了《水龍吟》一截,哪怕后者制作精良,劇情也不差,但光是前幾集那個嬤的昏天暗地的水平,就已經嬤走了太多人。《水龍吟》豆瓣開分只有5.7,小魚覺得嬤起碼扣了1星。
為什么他嬤行,自嬤不行?
嬤現在雖然翻車了,但這顯然并不是嬤的錯。
同樣是大男主劇,《慶余年》就吃到了嬤的紅利。第一季里的范閑是個黑不溜秋的鄉下來的圓臉小伙子,在劇情和演技的加持下不能說丑,勉強也能嬤一下,到了第二季,服了美役的張若昀臉白了瘦了眼睛大了,再頂著一頭海藻般的長發,他的嬤嬤粉一下子壯大了起來,成了二創的中堅力量。
起點大男主是公認的好嬤。小紅書和lofter上,蕭炎、范閑、葉修等知名男主都是被嬤典范。他們大都本身就具備漂亮、強大、脆弱、戰損等好嬤元素,哪怕是帶有種馬后宮等對女頻受眾來說大毒點的類型,都能被凈化祛毒。
甚至對某些嬤嬤來說,他們有毒點才更好嬤了。正所謂惡人自有惡人嬤,嬤可以讓他們原本的男頻風味被沖淡,被凝視也被浪漫化,從而獲得新的生命力和討論空間,嬤他們甚至比嬤老叔更有征服感。
再回過頭來看,沉迷自嬤的大男主們被嘲實在不冤。嬤本來是由粉絲們主動發起、掌握話語權的二創同人行為,粉絲們通過嬤,實現了對偶像從仰視到平視乃至俯視的視角轉換,像造物主一樣獲得了定義偶像身份、編排劇本的權利,他們要的就是這種充滿僭越的感覺。但藝人們一旦開始自嬤,就剝奪了粉絲們的征服感和創作主權,走粉絲的路讓粉絲無路可走,所以被嬤的時候招人愛,自嬤就開始跌份了。
藝人其實只是靶子,更讓觀眾們反感的是,劇集制作方開始將其提煉為可復制的美強慘、戰損妝、慢鏡頭等元素,塞進流水線進行批量生產,成毅的吐血皺眉白發半永久三件套,羅云熙的彩妝華服邪魅一笑,莫不是如此。
這樣一來,嬤的生產力倒是提升了,只是工業化的自嬤,當然不如手搓的他嬤有靈魂,填鴨式往觀眾嘴里塞,也只能被觀眾吐出來。ps.不嬤的小魚哪種都很難吃得下。
嬤學通脹,厭女瘋長
寫到這里,小魚感覺自己已經不認識嬤這個字了,無論是在內娛還是在這篇文章里,它都已經出現了太多次,從他嬤到自嬤,從粉絲圈層的自娛自樂到資本的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嬤學已經來到了通脹期。
在小魚看來,這場嬤學通脹背后,其實有一種隱性厭女在滋生。
此之謂何?自然是此消彼長。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男演員在被嬤化的同時,女演員的存在感被無限降低了。大男主劇里,不光是大男主一人自嬤,幾乎所有主要男性角色們都有份。嬤的最嚴重的《水龍吟》,男性角色們個個濃妝艷抹,花枝招展,就連長相氣質明明是猛1純爺們的肖順堯,都要被吸干陽氣狠狠嬤一把,頂著清純無辜的大眼睛楚楚可憐地躺在地上被凌辱。
包上恩、林允兩個美少女,妝容清淡服飾樸素,陳瑤演的西方桃是妖女類型,視覺上驚艷許多,但出場頻率不高。小魚倒也不是非得要求女角色就不能走清新小白花路線,一定要濃妝艷抹的繁復華麗風,但是華麗的服飾、精致的妝容、惹人憐愛的脆弱神情,這一切本來更像是傳統女性氣質的元素,統統被裁剪下來裝飾在了男性角色身上,難免有一種性別錯位感,而且《水龍吟》的男性角色雖然失去了傳統的男性陽剛之美,卻也沒有女性角色的美感。這大概也是很多不明就里的新觀眾聯想到布袋戲的地方:畢竟那種人工造神的影視風景,就是創造了一種非男非女的新物種。但布袋戲終究是偶,不是真實的人,脫離了那種特攝的語境,在影視劇里看到這種景觀不免就容易令人背后一涼。
誠然在大男主劇里,女性角色常常被認為不重要,只是推動劇情的背景板和花瓶,但過度嬤化后,男性角色享受著敘事紅利,又搶占了原本屬于女性角色的視線,擠壓了女角色的生存空間,甚至連原本最鑲邊的花瓶角色都拿不到了,對觀眾來說是一種悲哀。
而更悲哀的是,嬤學的最初階段,女性通過嬤的凝視去解構傳統的男性氣質,還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具有主體性的趣味反抗。但當資本和創作端發現其商業價值后,情況就變了味,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厭女機制:它不再直接貶低女性,而是將女性氣質從女性身上剝離,安置在男性身上,從而間接地完成了對女性本身的拋棄,本是女性視角的反向凝視,卻成了男性的新裝,女性的情緒姿態美感,都成了他們的表演素材。
就像小品里男演員扮女人,笑料的核心正是建立在“女人是弱勢的,所以一個男人扮演女人是跌份的、好笑的”這一隱含的厭女前提上。嬤學在某種程度上共享了這個邏輯:一個強大的男性流露出女性氣質,是值得被特別關注和憐愛的,這反過來恰恰說明,純粹的女性氣質在不依附于男性身體時,是不值得被如此矚目的。
相比起來,小魚私以為“辣弟文學”比嬤學更像賦權和凝視。它是一種發源于短視頻和社交平臺的亞文化敘事,核心是性別處境互換,把傳統父權語境中男性對女性的凝視、追求模式完全反轉,女性占據主導地位,男性則以“辣弟”身份成為被欣賞、被選擇的對象。
辣弟文學中常見的一種敘事是,針對他們的生物特征反向復刻性別規訓,比如讓男人們戴喉結罩,它不是把男降格為女,因為男人變成女人才被壓迫,不屑于在原有的性別框架內玩游戲,而是讓男人也嘗嘗被結構性規訓的滋味。
小魚說句母道話,或許只有終于女性真正厭倦這場自嗨的嬤學狂歡,新的男性敘事、真正平等的情感表達才會出現。
"
前段時間轟轟烈烈抬上來的三部大男主劇,如今都來到了無人在意的下半場。
龔俊的《暗河傳》,羅云熙的《水龍吟》,成毅的《天地劍心》,都是大IP+大流量的大制作,開播前期待值都挺高,開播后集體啞火。
從云合數據來看,三部劇的表現都很慘淡,剛上線的時候齊刷刷被完結好幾天的《入青云》踩在腳下,現在懸疑劇《樹影迷宮》也趕超了上來。目前三部劇的有效播放徘徊在2000萬左右、集均播放數據也不過1000萬上下,怎么看都支棱不起來了。

乏善可陳的劇集本身之外,這三部劇意外掀起了一場關于內娛嬤學的全民大討論,反倒成了這場大男主劇廝殺中唯一的熱鬧所在。連從來不嬤的小魚也必須承認,現在的嬤學,已經從一個小眾圈層的內部術語,通脹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從“他嬤”到“自嬤”,嬤學變形記
正式聊之前,小魚先來科普一下嬤學的前世今生。
根據隔壁基友硬糖君的參考文獻《內娛嬤學初探》,嬤嬤最早是耽美同人文化圈子里帶點兒玩笑性質和自嘲的黑話。在同人圈里,攻腐唯被比作皇帝身邊的公公,而受腐唯自然就是女主貼身的嬤嬤,后來嬤嬤被動詞化為嬤,嬤某人就是將其置于CP中接受的一方,認為TA(男性居多)美麗脆弱易碎,值得所有人的愛慕與覬覦。嬤無需像泥塑那樣一定要將男性轉為女,又比媽粉的單純寵溺多了情欲和性化的意味,是一種配方更復雜、“變態”程度也更高的粉絲心理。
說它“變態”,主要是因為在內娛嬤風越吹越盛的這幾年,嬤的范圍越來越葷素不忌,嬤言嬤語們也越發驚世駭俗,經常引得圈外人瞳孔地震。像檀健次、成毅這種年輕帥哥,本身有幾分姿色,又總愛演美強慘破碎感角色,自帶嬤氣,被嬤算在意料之中,可于和偉、張頌文、李乃文、吳京等五旬老漢也紛紛登上嬤圈頂流,就有些讓圈外人理解不能。當然,對嬤嬤們來說,嬤老叔們的樂趣恰恰在于明知不可嬤而硬嬤,叔們在熒幕上的形象越是凜然不可侵犯、越是和嬤不沾邊,嬤他們就越是帶著一種我偏要勉強的征服感。
盡管已經出現分流,但這一時期的嬤還是“他嬤”,粉絲嬤明星、觀眾嬤角色,保持著原教旨階段的被動風味。但今年的幾部大男主劇相繼播出后,嬤的風向就變了,演員和角色不再等著觀眾來嬤,而是上趕著勾搭觀眾來嬤,個個都恨不得把我好美、我好脆弱、我好值得愛寫在臉上,嬤氣比五旬老漢們的陽剛之氣充足了不知多少倍,嬤學也就進入了自嬤時代。
其中成毅算是領自嬤風氣之先?!陡吧胶!分兴蛷念^發武裝到指甲油,可勁兒把自己往脆弱粉嫩小姑娘上打扮,《天地劍心》里倒是不同女主比美了,但自傷自憐的東亞嗲子文學父子線一開演,嬤味又溢出屏幕了。他是戰力爆表的最強兵人,也是生下來就沒了媽爹也不疼的小可憐,平時大殺四方,一到老爹面前就開啟爸爸再愛我一次的卑微破碎模式。癡情的嬤嬤們啊,請等下一世吧,這一世他已經自己嬤了!
《水龍吟》更是將自嬤的程度推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度,羅云熙飾演的唐儷辭妝容之濃艷、服裝之華美、風情之萬種,讓還在搞扮嫩式自嬤的成毅看了也要無地自容。小魚本以為開局五分鐘他房頂盛裝彈琵琶已經嬤的登峰造極了,結果后面還有無數不厭其煩的微表情慢鏡頭,隨時隨地的起范兒pose,周圍男男女女都愛他愛的無法自拔,連恨他都是由愛生恨,全員all唐儷辭,這才是真的嬤到不知天地為何物了。郭敬明看了都要感嘆,當年我還是不會嬤,否則古偶頂流還得是我!
相比之下,《暗河傳》的龔俊倒是在自嬤大賽中取得了最后一名的好成績。不過小魚認為這很大得益于他僵硬的臺詞和演技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轉移了審判的視線。他的克制不意味著沒有自嬤的心思,也許只是缺乏自嬤的資質,而且小魚覺得他的呆氣甚至比自嬤還可怕——這里決計沒有說自嬤好的意思。
畢竟雖然熱度上菜雞互啄,口碑上《暗河傳》明顯好了《水龍吟》一截,哪怕后者制作精良,劇情也不差,但光是前幾集那個嬤的昏天暗地的水平,就已經嬤走了太多人。《水龍吟》豆瓣開分只有5.7,小魚覺得嬤起碼扣了1星。
為什么他嬤行,自嬤不行?
嬤現在雖然翻車了,但這顯然并不是嬤的錯。
同樣是大男主劇,《慶余年》就吃到了嬤的紅利。第一季里的范閑是個黑不溜秋的鄉下來的圓臉小伙子,在劇情和演技的加持下不能說丑,勉強也能嬤一下,到了第二季,服了美役的張若昀臉白了瘦了眼睛大了,再頂著一頭海藻般的長發,他的嬤嬤粉一下子壯大了起來,成了二創的中堅力量。
起點大男主是公認的好嬤。小紅書和lofter上,蕭炎、范閑、葉修等知名男主都是被嬤典范。他們大都本身就具備漂亮、強大、脆弱、戰損等好嬤元素,哪怕是帶有種馬后宮等對女頻受眾來說大毒點的類型,都能被凈化祛毒。
甚至對某些嬤嬤來說,他們有毒點才更好嬤了。正所謂惡人自有惡人嬤,嬤可以讓他們原本的男頻風味被沖淡,被凝視也被浪漫化,從而獲得新的生命力和討論空間,嬤他們甚至比嬤老叔更有征服感。
再回過頭來看,沉迷自嬤的大男主們被嘲實在不冤。嬤本來是由粉絲們主動發起、掌握話語權的二創同人行為,粉絲們通過嬤,實現了對偶像從仰視到平視乃至俯視的視角轉換,像造物主一樣獲得了定義偶像身份、編排劇本的權利,他們要的就是這種充滿僭越的感覺。但藝人們一旦開始自嬤,就剝奪了粉絲們的征服感和創作主權,走粉絲的路讓粉絲無路可走,所以被嬤的時候招人愛,自嬤就開始跌份了。
藝人其實只是靶子,更讓觀眾們反感的是,劇集制作方開始將其提煉為可復制的美強慘、戰損妝、慢鏡頭等元素,塞進流水線進行批量生產,成毅的吐血皺眉白發半永久三件套,羅云熙的彩妝華服邪魅一笑,莫不是如此。
這樣一來,嬤的生產力倒是提升了,只是工業化的自嬤,當然不如手搓的他嬤有靈魂,填鴨式往觀眾嘴里塞,也只能被觀眾吐出來。ps.不嬤的小魚哪種都很難吃得下。
嬤學通脹,厭女瘋長
寫到這里,小魚感覺自己已經不認識嬤這個字了,無論是在內娛還是在這篇文章里,它都已經出現了太多次,從他嬤到自嬤,從粉絲圈層的自娛自樂到資本的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嬤學已經來到了通脹期。
在小魚看來,這場嬤學通脹背后,其實有一種隱性厭女在滋生。
此之謂何?自然是此消彼長。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男演員在被嬤化的同時,女演員的存在感被無限降低了。大男主劇里,不光是大男主一人自嬤,幾乎所有主要男性角色們都有份。嬤的最嚴重的《水龍吟》,男性角色們個個濃妝艷抹,花枝招展,就連長相氣質明明是猛1純爺們的肖順堯,都要被吸干陽氣狠狠嬤一把,頂著清純無辜的大眼睛楚楚可憐地躺在地上被凌辱。
包上恩、林允兩個美少女,妝容清淡服飾樸素,陳瑤演的西方桃是妖女類型,視覺上驚艷許多,但出場頻率不高。小魚倒也不是非得要求女角色就不能走清新小白花路線,一定要濃妝艷抹的繁復華麗風,但是華麗的服飾、精致的妝容、惹人憐愛的脆弱神情,這一切本來更像是傳統女性氣質的元素,統統被裁剪下來裝飾在了男性角色身上,難免有一種性別錯位感,而且《水龍吟》的男性角色雖然失去了傳統的男性陽剛之美,卻也沒有女性角色的美感。這大概也是很多不明就里的新觀眾聯想到布袋戲的地方:畢竟那種人工造神的影視風景,就是創造了一種非男非女的新物種。但布袋戲終究是偶,不是真實的人,脫離了那種特攝的語境,在影視劇里看到這種景觀不免就容易令人背后一涼。
誠然在大男主劇里,女性角色常常被認為不重要,只是推動劇情的背景板和花瓶,但過度嬤化后,男性角色享受著敘事紅利,又搶占了原本屬于女性角色的視線,擠壓了女角色的生存空間,甚至連原本最鑲邊的花瓶角色都拿不到了,對觀眾來說是一種悲哀。
而更悲哀的是,嬤學的最初階段,女性通過嬤的凝視去解構傳統的男性氣質,還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具有主體性的趣味反抗。但當資本和創作端發現其商業價值后,情況就變了味,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厭女機制:它不再直接貶低女性,而是將女性氣質從女性身上剝離,安置在男性身上,從而間接地完成了對女性本身的拋棄,本是女性視角的反向凝視,卻成了男性的新裝,女性的情緒姿態美感,都成了他們的表演素材。
就像小品里男演員扮女人,笑料的核心正是建立在“女人是弱勢的,所以一個男人扮演女人是跌份的、好笑的”這一隱含的厭女前提上。嬤學在某種程度上共享了這個邏輯:一個強大的男性流露出女性氣質,是值得被特別關注和憐愛的,這反過來恰恰說明,純粹的女性氣質在不依附于男性身體時,是不值得被如此矚目的。
相比起來,小魚私以為“辣弟文學”比嬤學更像賦權和凝視。它是一種發源于短視頻和社交平臺的亞文化敘事,核心是性別處境互換,把傳統父權語境中男性對女性的凝視、追求模式完全反轉,女性占據主導地位,男性則以“辣弟”身份成為被欣賞、被選擇的對象。
辣弟文學中常見的一種敘事是,針對他們的生物特征反向復刻性別規訓,比如讓男人們戴喉結罩,它不是把男降格為女,因為男人變成女人才被壓迫,不屑于在原有的性別框架內玩游戲,而是讓男人也嘗嘗被結構性規訓的滋味。
小魚說句母道話,或許只有終于女性真正厭倦這場自嗨的嬤學狂歡,新的男性敘事、真正平等的情感表達才會出現。
"
作者:杏耀注冊登錄測速平臺
新聞資訊 News
- 科學是如何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棋子...11-23
- 大疆“密會”投資機構:不提上市...11-23
- 奧特曼都點贊,谷歌Gemini 3 P...11-23
- 吉爾莫·德爾·托羅《弗蘭肯斯坦...11-23

